,舍尔舰队就解决了。
这是一个釜底抽薪的计划。看似呆笨,却另辟蹊径,用厚重对付舍尔的灵活,恰恰是击中了舍尔的死穴。不管如何,舍尔取得任何的战果,他都需要回归,只有回归了,德国的公海舰队,才具备跟英军相抗衡的本领。这也是在如此危险的情形之下,舍尔的舰队依然要孤身回归的根本原因。
这个计划一针见血,如果杰里科听从了贝蒂的话,按照贝蒂的话去做的话,哪怕舍尔争取到了1.5个小时的时间,他也只能够徒劳的离开,否则,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哪怕9艘新锐战舰战斗力强大,也绝对无法突破对方30艘战舰组成的厚重防线,公海舰队的接应,或许可以沉重的打击对方的轻巡编队,只要对方存着必死的决心,死死的缠住公海舰队的话,公海舰队的战斗力是无法在1.5个小时之中,跟舍尔舰队回合。
这才是最关键的,到时候公海舰队跟舍尔舰队,依然是两个部分,舍尔舰队很有可能被对方合围,到时候,舍尔舰队恐怕只能够选择落荒而逃,回归这一条道路,在最后的时刻,大门被关上,以后再也不会有更好的机会了的。
或许,借助着9艘战舰出色的性能,舍尔能够保全9艘船的安全,可是无法回归祖国,无法回归港口,只能够成为流浪舰队,即便有中国的补给舰队,可是那些舰队毕竟替代不了船坞和造船厂,即便能够对协约国骚扰,实力只会越来越弱,最终命运终结,这是舍尔回归最坏的结果之一,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贝蒂想到了一切,也做出了最精妙的计划,在他看来,只要这个计划实行,舍尔舰队哪怕是在3天之中表现的十分出色,也跑不了的,到时候所有的损失都有人卖单了,只要拿下舍尔舰队,或者说,粉碎了舍尔舰队跟公海舰队会和的意图,英国海军就达成了战略的优势,任何计划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实行,战争的天平会向协约国倾斜。
贝蒂考虑的足够完善了,却忽略了一点,他没有考虑到人际关系的问题的,或者说,他从来都不屑的去考虑这个关系,自始至终,贝蒂都是一个骄傲的人,从青年时代成名,贝蒂刷新了主力舰舰长和分舰队司令的最低年龄,这在大英帝国的海军之中,贝蒂能够脱颖而出非常的不容易。
当然了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其他方面也非常关键,能够以的非常年轻的年龄,就担任了重要的职务,一些海军宿将,对他青眼有加有着重要的关系,在众多宿将之中,最关键的就是丘吉尔这个海军大臣。
不过现在,丘吉尔因为听音者计划,已经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