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新奇的提议的。舍尔也非常的有兴趣,这样的偏移起来计算。比之前的直接瞄准更多,需要他们看的东西也更多,虽然说,命中不太直观,他可以选择重廵上面观测,这样不但可以让重廵了连续的规避,5海里用传统的观测方法,就可以知道差不多的命中率了。
舍尔不会知道,这样的偏移,对于计算机时代来说,并不困难,只用在偏移量之中加入一定的参数,就可以了,最多是一个计算的过程,而不是如同普通人的指挥一样,很容易因为思维的固定和定性,产生错误,可对于每秒钟几亿次的计算来说,这样浪费的时间,恐怕还没有观察员输入数据浪费的时间多,可以忽略不计的。
舍尔亲自来观看,目的多多少少还是想要增加难度的,这个指挥系统的好坏,不管有没有程壁光说的那么的厉害,最高的难度之下,尽可能的模拟实战的前提之中,让程壁光知难而退,可是程壁光不用他来提出,就直接上了最困难的方法。
一艘重廵在全力规避之下,爆发出来的战斗力,远不是瞄准系统所能够解决的,要知道,跟真正的战争不一样,这不用考虑战列线,不用考虑火炮和伤害,这真的是比实战更实战了。
显然,西北对于这一套系统有些信心,舍尔不知道西北的信心到底来源于哪里,他之前并没有看出来这个好处,程壁光的坚决,激起了他心中的好奇,接下来的测试之中,他不会用审视的目光来看,更多的是找寻亮点,只要亮点能够打动他,哪怕有些瑕疵,他也会接收这套系统,也就是占用一部分的人员和200吨的重量,对于接近5万吨的巨舰而言,这算什么?大不了两套系统并列,慢点就慢点,就当是支援新技术了。舍尔不知道,接下来他会看到怎么样的奇迹,他所担心的并没有出现,反而让整个系统给镇住了。
调重廵过来,需要时间,因为舍尔的无线电命令,甚至把一些舰队的核心给吸引过来了,动静稍稍的有些大了,一传十,十传百,最终,靶船由一艘重廵,变成了3艘重廵和2艘轻廵,不但整个特混舰队的德国舰长都过来了,整个特混舰队之中,精锐的炮手和瞭望员都过来计算,用于增加正确率。
古板的德国人,崇尚的是机械般稳定,对于新兴事物的认知,还是稍稍的之后一点,对于这个新奇的东西,微微的是不认可的,这不是在抢他们的饭碗么,他们也想看看,到底中国人搞什么名堂,机器真的比人强么。
当然了,舰队是编成了,主要测试的,还是一艘船,其他的,会在外围,不阻挡重巡洋舰运转,且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