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到180,到203,甚至还有240这样的准主力舰的重巡,仿佛不加大炮火,就不是重巡了一样,可让法比安奇怪的是,这个巡洋舰的主炮是127毫米左右,甚至连战列舰的副炮都不如的,这个127毫米主炮,一共是3联装35被口径的,在重巡上分布了4座12门,对于一个只有8000吨左右的巡洋舰来说,这样的主炮密度也还可以,不考虑口径大小的话,可8座40毫米机关炮和16座20毫米机关炮的组合,就让他想不明白了,这能干什么,打鱼雷么,也不用这样啊,明显是在浪费吨位么。
这个要求,杨元钊是参照着二战比较出名的防空轻巡洋舰来做出的,8座40毫米的机关炮,在最开始,就会被做成高平两用的,而不是这个时代的普通机关炮,20毫米的也一样,到时候,一共24门火炮对空,足以给战舰组成比较强悍的防空,经过一系列的改装之后,甚至可以用到十几年之后。
法比安有些奇怪,还是按照杨元钊的要求去做了,没有足够火力重炮的重巡,或许有额数的用途吧,对于整个战舰编队没有用,德国的数据还是以前,203毫米主炮的版本,西北用什么,没有多重要了。
8艘8000吨级的巡洋舰,很快就完成了设计,只是比前面的迟了12天,就铺设了龙骨,加上轻巡,驱逐舰,主力舰,又是接近50万吨的战舰,在青岛造船厂铺设龙骨,有了之前的磨合和经验,特别是源源不断的人力补充,让青岛造船厂的效率更高,预计这一只船队,要比上一批,最少提前15到20天下水。
青岛之行,来回持续了差不多30天,时间也进入到了1913年的10月份,欧洲的局势再起风云,得到了英法支持的希腊和塞尔维亚,开始恢复了部分实力,从国内武装了12个师,扑向的土耳其,想要救回被围困了接近4个月的远征军,可是4个月的时间,足够土耳其完成准备,有了德国和中国教官的双重教导,土木防护已经把希腊远征军团团围住,如果不是开放了一个小小的通道的话,说不定这个远征军早被饿死了。
希腊和塞尔维亚的突击,刚开始气势汹汹的,上百门大炮连续的发射,让土耳其吃了一点点小亏,完善的工事,帮助他们抵挡住了这一股攻击,甚至反击了起来,土耳其本来就比巴尔干联盟强大,又没有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之中受到过度的削弱,反而老兵齐全,武器齐全的情况之下,一个反冲锋,干掉了希腊和塞尔维亚联军的3个师,塞希联军溃退,大量装备被丢弃,巴尔干局势开始出现了有利于土耳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