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可是更高的生产力和足够的工人,完全可以把这个给补充回来。
包括威廉二世,商议了半天,谁都觉得好,可是无法做出决定,毕竟西北那边他们了解的不多,更多的只是间接了解,依靠这个来判断,决定整个德国命运的事情,谁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威廉二世何等的清楚,直接下令说道:“造船厂这边,进行略微的调整,先把一部分人调整出来,在不影响整体工期的情况之下,先跟设计师一起前往中国,帮助青岛造船厂的兴建,跟杨元钊说,让他把人送过来,先送过来5000人吧,只要这些人合格,2个合格的,就可以给西北增加一名德国同类工人的援助,一直到3个船坞可以生产了为止。”
威廉二世提出的,是一个完全无损于德国的方案,不管西北那边到底是有多少,他们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两倍的人员,这不但不减少德国生产力,反而是某种程度的增长,何乐而不为呢?
造船厂,特别是造军舰的船坞,真正能够算的上是核心不可替代的工人,数量不算很多,只要这部分保持稳定,或者说留下了一部分骨干,完全可以抽调出去,那些人也不是都不合格的,只不过凭借着资历,没有那个空间和平台施展,现在给他们一个平台,借助着西北给德国锻炼人才,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威廉二世一锤定音,到此,一切算的上是尘埃落定了,杨元钊听到之后,兴奋无比,是两个换一个,这看起来是吃亏了,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么?在杨元钊看来,不但不是亏了,而且是赚大了。
造船业,是中国最弱的地方,哪怕是有了江南造船厂的熟练工人,哪怕是用巨资拿下来的机器,可是民用船舶,已经是江南造船厂能够的极限了,或许借助一些老工人和工程师,能够设计出军舰,肯定是不靠谱,别说是战列舰了,就算是海祈号那样的普通4000吨级巡洋舰,都不可能制造的出来。
军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是这个时代科技水平的集大成者,英法美德,都是在漫长的时间之中,逐步的形成了自己的生产能力,不依靠成熟国家的支持和指点,想要突破,真的是难上加难。
江湖诀窍,一点就通,可是最难的就是这么一点,现在,有了德国的专家,熟练工人,还有船坞,基本上已经拥有了建造的一切条件了,等于说,只要中国工人跟着学,就可以学到一定的本事,在未来,获得相当的造船能力,甚至可以直接的建设战列舰,这都是一个机会,至于西北派到德国的工人,一定是吃亏么,按照他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