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高达12oo万两,在目前的中国,除了西北之外地区,绝对算的上是一个庞大的投入。
中年人,或许就是富商之中的一个,或许,干脆就是属于北洋势力的商股的代理人。其他人,没有这么容易的在天津直接找上西北。这应该是北洋和革命党的一次联合,在至今还拥有租界的上海,是一个很奇葩的东西,现在又向西北要求。很显然,是发现了目前航运业的强大,按照这么说,把这些东西给整合起来,进口一批新的机械设备的,江南船坞。甚至可以拥有生产万吨级货轮的能力。
一想到这里,杨元钊就忍不住激动了起来,但是他并不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之中,一战的时候。中国也有生产万吨级巨轮的能力,历史上,1918年(民国7年),正值一战后期,美国政府以运舰缺乏,不敷协同助战之用,由美国运轮部总办韩丽和中国政府驻美公使顾维钧,代表双方签订合同,约定由江南造船所代表美国制造载重量一万吨,排水量1475o吨的运输舰4艘。均为全遮蔽甲板型蒸汽货轮。采用江南所制造的三缸蒸汽机驱动,指示功率367o马力,要求六个月内完工交首船。
刚开工时一战便已结束。遂暂停。192o年美国政府要求继续履行订造合同,192o年(民国9年)6月3日第一艘“官府”(m布鲁西诺夫nd布鲁西诺夫rin)号下水。该船身长131米,宽16.7米,高14.3米,吃水8.3米,速率每小时1o.5海里。北洋政府海军总长刘冠雄和美国驻华公使等都参加了下水典礼。第二艘《天朝号》(celesti布鲁西诺夫l)8月3日下水;第三艘《东方号》(布鲁西诺夫l)次年2月23日下水;第四艘《震旦号》(c布鲁西诺夫th布鲁西诺夫y)5月26日下水。这是当时中国造船业从未有的大工程。也是国外首次向中国船厂订造的船舰。因此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外报刊竞相报道。称之“除日本不计外,乃为远东从来所造最大之船”。
按照民国发展的轨迹。无论是科技还是造船业的轨迹,民国二年和民国7年应该没有明显的区别,没有引进大规模的生产装备,可能唯一诟病的就是中国没有设计能力,大部分关键的部件都无法生产,都是从国外进口组装的。
调查局的分析相当的深入,甚至还询问了一部分的专家,在上面写道,中国已经拥有了5ooo吨级以上的能力的,甚至,在得到必要的支持之后,可以拥有生产万吨以上货轮的能力。看到这里的时候,杨元钊似乎不敢置信的看着上面的最终评价,江南造船所已经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