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到底是什么(3 / 4)

钢铁时代 十年残梦 3113 字 2021-07-29

现阶段军方扩张形成了一定的矛盾,蒋百里的坚硬跟军方的诉求,双方不可调和,最终闹到了杨元钊这里,杨元钊没办法,双方说的都很有道理,想了一下,西北军事扩张不如之前的那么急切,也需要持续化进行,否则的话,一旦西北军校的学生出来,一下子增加了几千名合格的军官,也要有足够的部队去安置啊,折中了一下双方的想法,提议让蒋百里把层次分开,一些进度较快,天赋较好的,可以提前的毕业,只要他能够完成本身学分,就可以准许毕业,不用在军校一定呆足三年的时间。

修满学分,提前毕业,这是新颖的提法,蒋百里也知道,学生之中,是有天赋出众的,从数千万的基数之中,挑选的适合军事的人才,优中选优之下,一些千里挑一甚至是万里挑一的,这些人跟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人提前毕业也是可以说的通的。

作为军校的常务副校长,也就是杨元钊之下,军校的直接负责人,按照他的了解,这样层次的人很少,学满一年毕业的,最多就是不到1oo个,一年半到两年的,可能有5oo个,剩下百分之七八十的,都是两年以后,甚至是三年左右才能够毕业的。

就这样,协调了之后,双方都比较满意,一两个月之内,就可以获得1oo个军官,虽然少却是军校之中最为顶尖的,这批人只要稍稍的训练,就能够走到岗位上,走多高不知道,但是正常发展,几个月,或者一两年之后,一个团长是跑不了的,再加上1年内的5oo人和2年左右四五千人,这些足够了,批次和持续性也有了,军队经过了大幅度的扩张之后,对于军事上面的需求没有那么的重要,新招募的士兵,除了一部分补充到军队之中,成为补充兵之外,其他的可以作为正轨士兵来训练,转为内卫或者警备部队。

军队的事情就这么的被杨元钊和稀泥一样的解决了,说实话,不怎么的出色,却解决了问题,接下来,杨元钊着力的放在对于包头的调整上面。

得益于包头政府的成立,包头有了一年多的时间,培养了大量的政务人才,这些人才成功的接替了满清官员的作用,把包头的模式复制到了各个地方,穷困的晚清民众,过的都是极为困苦的日子,否则,知道了包头的一丁点东西,都纷纷的前来投奔包头。

对于发展城市,杨元钊没有一个系统化的发展思路,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愿意投钱,只要愿意进行技术设施建设和工业投资,就能够从最切实的方面改善。

钱,有的是,无论是国外的收益,还是从金矿矿石之中的提取,5oo吨的黄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