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的航运,在某种情况之下,比他们更加的发达,运转的也更快,除非通过上海绕行,甚至是海运,攻击腹地,他们不太可能对江南产生威胁,就这样,两大军事势力,就在长江沿线对持了起来。
一连串的交战,因为长江岸边的关系,开始渐渐的平静了下来,偶尔有些交火,可是越来越平静,一方是强势的北洋军,可惜他们对于江南的水土不服,战斗力本就发挥不到最大的程度,再加上革命党开始普及了三个师的战场布置,虽然只是比葫芦画瓢,可是无数的战壕和一些固定的防御,把长江上面的几个固定的渡江地点都给防护的密不透风的,千里长江岸边,不是说没有突破的地方,可是段祺瑞不敢突破啊。
革命党的战斗力已经知道了,大部分军队不如北洋军,可是三个师,基本上是跟北洋军一个档次的,因为千里长江之战,偶尔会在野战碰上,人数对比北洋多的话,一定能够打败三个师,可是真正杀伤的不多,一旦碰上防御战,或者是预设战场的话,北洋绝对不是对手。
其他的军队,防御战还好说,基本上跟北洋势均力敌,可是运动战就不行了,正因为如此,北洋即便突破了长江防线,也不可能一举的击败革命党,万一被三个师抵挡住,其他的革命党利用工事之类的东西合围的话,甚至连三个镇都会葬身在江南。
前方的局面,让袁世凯着急上火,却无可奈何,继续的调集力量,把6个镇的北洋军都给调集到了长江防线上面,集中兵力进行进攻,虽然给了革命党巨大的压力,却也只是忽悠胜负,长江防线,仿佛是一个极具韧性的弹簧一般,可以吸收任何水平的攻击,战场就这么焦灼了下来。
事实上,革命党的内部,并没有袁世凯想的那么的平静,虽然战场是焦灼,但是革命党的损失还是不小,毕竟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到是三个师给他们挽回了颜面,不但实力没有大的损失,反而因为训练和补充的关系,逐步扩张着,如无意外,三个师会是革命党最直辖的力量。
在之前的大战之中,北洋展现出来的力量,只有三个镇之下,差点就把革命党打的落花流水了,在六个镇全部压上之后,更是压着革命党打,革命党只有3个师能够派上用场,剩下的,只能够是防御战,苦苦抵御之下,有些苦不堪言。
渐渐的,各种声音开始出现了,甚至连革命党的内部,也越来越多的说法,革命党是无法打败北洋的,如果北洋能够逼迫清帝退位,支持民国,那么做出让步也不是不可以的。
这样的倾向越来越多,甚至在同盟会的几次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