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厂的成功投产。
冬日的包头,显得有些清冷,麦子却顺利的种植下去了,整个种植过程差不多用去了七天,先种下的已经开始发芽了,后种下,还是一个麦种,甚至还有一部分,还没有种下去。
杨元钊一直都关注着一体机,一体机之中,有关小麦发芽的任务,一直都是杨元钊监控的重点,在过去的日子之中,这个出芽率一直都在上升,因为是整体6万多顷土地的平均出芽率,故而,每发芽一部分,就会统计一次,相对于整体提升,把这个数据给记录下来,再参照一些包垦公司的记录。
刘澍那边,每天都记录着他们耕种的麦田的数量,跟这边对比而言,杨元钊也算是掌握了部分,每个部分的出芽率都没有低于过90,这在这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也没人敢这么想,一般能够出芽7成以上,已经是天照顾的结果了,很多的种苗长的也不好。
现在麦田之中,这些出芽的,基本上都是长势极好,也就是说,种子得到了特别的照顾,吸收的营养也不足,剩下的少部分没有出芽的,要么是种子出了问题,无法发芽,或者就是被别的影响的,长得弱势一点的,几乎没有。
科学可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更可以让产量更高,之前的棉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杨元钊丝毫不怀疑,他可以实现,只不过,跟之前微微有些不同的是的,这一次的土地数量,实在太过庞大了,当数量扩张到一个巨大的程度,很容易会出现一些问题。
6万顷的土地,要全部达到一定的标准,全部精细的种植,出芽率别说是90了,就算是95以上,都没有多少问题,大规模生产,存在着许多不可确定的东西,比如说种子的问题,种植的问题,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保证,前段时间,就出现了有人员疏忽大意,造成半亩地的麦种没有发芽的事情,虽然一亩半亩的,对于整体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这个一亩半亩的多了起来,任谁都不敢说出芽率保持稳定。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一点,谁都知道,此次此刻,没有人敢泄气,甚至是刘澍,也日夜监控在田间地头,各种的奖励,也是直接兑现的,一次鼓舞忍心。
经过了差不多半个月的努力,特别是后半个月,几乎是在咬着牙坚持之下,终于,完成了大部分的土地的种植,三五天的时间,出芽率就可以统计出来,
不过,一体机,照例是早就获得了汇报,这个任务又完成了,杨元钊在最后一颗麦种种下去的第二天,就已经得到了最终的结果。
累计总体的出芽率在92左右,当然了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