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的一些情况略略说了一下。
因此几个官员得到了彼岸一些详细的情报。
一开始迁徙的百姓多是来自福建路的,开发彼岸就是从泉州开始的,这也正常。
最苦的就是这批百姓,当然,有了耕耘就有了收获,只要生存下来了,他们现在成了彼岸生活最好的一个群体。
随后置成了南北。
这几个工匠肯定不知道彼岸已经分成了四个行省,因此他们将彼岸分成两个区域,一个叫热带,一个叫温带,自吕宋岛一直向南,直到那个澳州大陆的北面,都属于热带,再往南,包括那个大陆周围的一些岛屿,则是温带。
因此后面的移民根据这个情况在安置。来自南方的百姓多是迁于热带,来自北方的百姓多是迁于温带,只有一个特例,那就是王巨初到广南。江浙大型旱灾那年,将江浙的百姓多安置在吕宋岛上,但也只限于吕宋岛,没有再往南,再往南则更热了。
并且与官员们想像的不同。没有海商发起的迁徙,实际福建路许多百姓已经自发地去了海外,包括占城、真腊以及三佛齐等国家。也就是顺着主航线南下的,不是现在海商迁徙的这条路线。
其实在另一个时空,这些移民除了坡国外,还在彼岸建立了六个半国家。第一个就是广东人罗芳伯在加里曼丹岛建立的兰芳共和国,这个国家名气最大,但还有。第二个则是广东人吴元盛在加里曼丹岛北部建立的戴燕王国,第三个则是广东人张杰绪在曾母暗沙西部的纳土纳群岛所建立的纳土纳岛王国。不过这三个国家建立的时间太晚,势力不是很大。陆续被荷兰人灭掉了。
除了这三个国家外,还有三个国家,第一个是陆秀夫的幼子陆自立带着南宋遗民在爪哇岛上所建立的爪哇顺塔国,第二个是明末义军首领张琏攻下三佛齐岛后,所建立的飞龙王国,还有清初时福建人吴让在泰国边上,马来西亚的吴卡市所建立的马来吴氏王国。
在这几个国家外,还有半个国家,清初时缅甸攻破暹城,大城王朝灭亡。福建人郑信带着军队将缅甸人驱逐出去,光复了暹罗,然后派使者去北京,请入朝于大清。然而不久,他在宫廷政变中被却克里杀死,否则说不定暹罗能纳入大清版图。
这是后来的故事了。
不过现在海外的移民数量也不少。
但王巨不会傻呼呼地为他们去征服南海诸国,也不是不能打败他们,但就是打败了,能不能做到将当地的土著一起驱逐出去。建立一个真正的汉人政权?
做不到,以后必然被这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