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说话,一边主动替这行人牵马。
郭逵南征,名头很吓人,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招讨使、兼荆湖广南路宣抚使,也就是除了掌管着征讨交趾事宜,还有权管辖着荆湖广南四路的军事之权。
王巨下来,名头要弱了。
前面是什么太子太保兵部侍郎资政殿大学士宣徽南院使的什么,这些也是官,并且是一大堆三品到四品官职,不过都是职官,馆阁官与阶官,除了公服换成紫色,其他的王巨就不大在意了。
这也是赵顼借机升迁他的官职,而且总掌两广,没有这么多高官辍身,有的官员会不服的。
于是王巨也没有婉拒。
另外就是他的差官,判桂州兼广南两路宣抚经略使。
多了一个经略,而且还多了一个许便宜行事。
也就是从现在起,两广就交给你折腾了。而且赵顼又下诏给各司与各州军长官,让他们必须听从王巨指挥。
但也不是真让王巨胡来的,如果王巨将下面的百姓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不管他做什么,各知州与各司使都会抵触,甚至闹到京城了。
所以这时衙役不敢称喟明公了。
官职高得怕人,已经超过了年龄的限制。
几名衙役还是很喜欢的,在连番大捷下,即便是南方,也听到了王巨的一些事迹,并且听说这个官在治理百姓上也颇有一手,以至让庆州几十万百姓上万民书。
就不知传言是真是假。
王巨语气很温和,说:“谢过诸位衙哥子。”
又问:“陶公可在州衙。”
“陶公正在州衙处理政务,”几个衙役一脸肃敬地说。
王巨暗中点点头。
临来前,他向朝廷央请必须留下几个人,老将和斌、燕达、曲珍、苗履、姚麟姚雄叔侄、杨从先、种谊。
为何要留下这几将,因为这几将都随大军南下过,不管是不是惨胜,都对交趾的地形以及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和斌更是久在南方的老将。
实际杨从先原来仅是战棹都监,就是负责制造战船的技术官员,非是武将。然而未来必用到水军,也让王巨留下了。
除了留下这几将外,又再三申明让朝廷在这几年内让陶弼一直担任着邕州知州,不得调迁。
其实这一战发生前,王巨也没有注意这个陶弼。直到战争消息传出,王巨才对这个陶弼感到讶然。
然后派人打探了一下此人的生凭,更是讶然。
此人是陶岳之子,陶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