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河东陕西三路驻扎大量军队,本地租赋不足以供给军队所需,调民夫运粮又会忧民,于是趁丰熟之时,买进大量粮草以备消耗。买进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现钱交易,不过三边现钱有限,此法很少施用。二是摊派征购,低价强买,这是苛政,也很少实施。三是商人先将粮草运到边境,朝廷支付茶盐香药交引和京师钱钞,商人再到指定地点领回茶盐香药等货物卖出去换钱。不过朝廷信用有限。往往各种交引胡滥发行。导致商人不愿意前往。或者商人与官吏勾结,运过去的粮草不是玩意。
因此有了李参的辇钱之法,就是将现钱直接运到缘边地区,就地购买粮食,或者向商人购买粮食,按其质量,给其价格,省却了中间的环节。减轻了百姓负担,并且得到的粮草至少能食用。
这一辇中之法,直到现在,依然在部分使用。
参照王安石变法,均输,市易!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能臣,并没有得到宋仁宗重用。后来国家置局经度国计,让李参与王安石、王陶领之,李参气愤地说,官各有职。臣如不能胜任,当从废黜。不然,请罢此局。意思是让我做我就做,不让我做我就不做,何必弄两个毛孩子进来?
但王安石不生气,这次前面到京城,后面就推荐举了李参,让赵顼在殿柱上写上李参的名字,不过李参此时又老又病,赵顼不能任用了。
可开始时,王安石还没有想到青苗钱,他一心扑到均输法上了。
知同州赵尚宽,知唐州高赋,知齐州王广渊与知陈留县苏涓同时上书,让国家兴办义仓。
什么叫义仓呢,就是让各地一些有良心的豪强,于丰年时自发地出粮食,或者向家中收成不错的百姓征收一些粮食,放在义仓里,到灾荒之年时,拿出来赈灾扶贫。
王安石立即否决。
史书上于王安石想青苗法,这才否决。因此到了南宋打倒王安石后,又将义仓拿了出来。
尝到苦头了,开始执行还是不错的,但最后各义仓全部被侵占挪用。灾时一粒粮食拿不出来,平时反而成了一种苛政。
为什么如此?正是它的管理不规范,正规的常平仓与常惠仓都管不好了,况且这种义仓!在储存中,可钻的漏洞太多太多。
实际标准的治弊方法,还是王安石的仓法,不过现在免役法未出来,仓法也没有办法出来。它们是母子,免役法是母,仓法是子。
仓法未出来,这个常平仓同样是一个大黑窟窿。
因此吕惠卿与王安石将李参的青苗钱翻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