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青青少年 一(2 / 4)

仙之本纪 牧鹅人 3285 字 2021-06-07

道他刚开始时可是时时抓紧机会默诵“因明尊胜陀罗尼经”,几次在嘘嘘时把鞋裤弄湿,那是颇为年幼、心智还未成熟得徐叶放弃求仙之心的唯一机会,但奈何世事风气却再一次毒害了这个本应大有作为的青年,把他推向了求仙的道路。

据说当今圣上李纯二十四岁时,有一天正在宫中读书,突然从东方天空冲来一股紫气,从头顶一冲而入。从此李纯与其他诸皇子皆不同,见者皆称有仙人庇佑,不久便被立为太子,李纯登基后,英明神武,一举改变自安史之乱后朝廷的颓废之势。

芸芸众生无不拍手相庆,都道仙家有功,于是求仙问道之风愈演愈烈,徐叶更是深深沉醉其中,并自此将修道作为他此生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也终于荒废了学业。

其实少时徐叶过目不忘之能很是让乡人侧目,当年徐策也是因此而一力决定送他进县学读书。初到县学时,徐叶表现很是突出,各种蒙学基本一遍即会,被县学先生王老夫子惊为惠连再世,收入门下、亲自教授。徐叶倒也不负王老夫子的众望,十五岁时便一举通过了县试,虽非空前绝后,倒也名动一时。

十六岁那年徐叶前往舒州参加州明经科考试,本来表现却也颇好,哪知在面见州学祭酒蔡宝时,一时不慎留露出对仙道的向往,蔡宝深恶此道,徐叶不得不黯然回乡。其后,徐叶又三次参考,但前两次还是被蔡宝所阻,最后一次连徐叶自己都不再上心,只为不负王老夫子的遗命而勉为其难,自然又是一塌糊涂了。

元和八年,徐叶十九岁,他最后一次参加了州试,落第后再也无心向学,又没有得力之人推荐,在县里也谋取不到职位,无奈才回村。

初回村时难免被人嘲笑,幸亏凋敝之地百姓对读书人始终有一种敬畏心理,倒也不至于让徐叶多难堪,不久又经老族长徐策奔走,为徐叶谋取了村学先生之位,每年的束脩倒也让徐叶能自给自足。

按理说草堂先生虽然不是官吏,但一般也是学问深厚、德行稳成的老先生来担任,是轮不到徐叶这样的年轻人来,但芭蕉村离县城很远,山路崎岖,往来县城很是不便,再加上人丁稀少,读书人就更少了,于是才勉为其难让徐叶为十几个六岁到十二岁的孩童上课。

当然靠近乡、县地带的小子又多半是到乡学或县学里就读,等十二岁了,徐氏草堂的孩子们也会被送到乡学或县学去听讲,邻里们还是分得清轻重,不会让孩子被徐叶祸害的。

芭蕉村的村学所在便是徐氏草堂了,原本芭蕉村是没有村学的,村里的小子有三两个去乡学读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