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到全社会的整体意识的问题,如果不能让唯物主义成为整个社会主流思想,那么就是整个社会的思想体系都在沿着一个错误方向在发展;
就象一列火车走错了方向,车上的个别人再怎么努力往后走。那也没济于事。
甚至有可能被斥为异端,就象哥白尼、咖利略这些先觉醒的人一样,被作为异端活活折磨至死。
但历史证明,如果没有这些被斥为异端的人,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能永远停滞不前,人们会一直奉行着唯心论。没人去研究物质的变化、物理的规律,也就没有科学的蓬勃发展。
想想吧,人类几千来,科学进步极为有限,为什么到了十八、十九世纪之后。就呈现出一种爆炸式的发展呢,原因只有一个,唯物论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正是出于这种认识,秦牧才如此处心积虑,要改变人们的思想,甚至在统一战争还没有完成之前,就开始着手这事。现在因为战乱,整个社会构架很乱,知识分子也正在反思,正是引导民众思想转变的最佳时机。
如果等整个社会体系重新完成重组,稳定下来之后,要想改变就很难了。
在这个时候,王夫之的出现,是秦牧的庆幸,至少让他有个伴了,不是孤军奋战了。以至于让他萌生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欢喜。
旁边的韩赞周见秦牧与王夫之相谈甚欢,他也是眉开眼笑,王夫之是他一手安排过来与秦牧见面的,秦牧一高兴,自然少不了他的好处。
一番长谈下来,王夫之自己也是非常激动,现在,他的思想还不是主流思想,为很多人贬斥,没想到秦牧竟然给予了他如此高的评价,让他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有了秦牧的支持,今后他的思想极有可能大行其道,憧憬着将来,王夫之如何不喜。
吹着江上微冷的春风,桨橹声声,碧波荡漾,放眼望去,河边已经有农人在翻耕田地,小牛犊在田间撒欢地奔跑,不是哞哞叫几声,新翻起来的泥块不时总会有些蛐蛐儿之类的虫子,几只鸟雀也不甚怕人,跟在犁后寻食,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就是一幅最美的田园画卷。
秦牧收回目光,对王夫之笑道:“而农啊,把你的思想整理成一个体系,本王有一个最合适的去处给你。”
王夫之恭敬地答道:“今日得见秦王,胜读十年书,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秦王但有差遣,学生自当竭尽全力,以报秦王知遇之恩。”
“你去国子监任教吧,除此之外,大秦时报也交给你,本王给你这两个平台,让你把自己的声音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