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继续沿用金本位,66年国会就在国际银行寡头们的操纵下,通过《紧缩法案》,宣布召回林肯发行的全部绿票。
接着说说日本,日本这次死的最多,吃得苦头最大,可谓是教训深刻,但日本人向来有个长处,愿意学习,历史上无论是全盘汉化还是全盘西化,总之是拿来主义,从没历史文化上的包袱,原因很简单,丫也根本没自己的文化可言,国内一切文化全是舶来品,和舶来后在国内发展出的变种。丫又是个小国,千年受气的包子,自然也发展不出天朝上国那种固步自封的骄狂。
在中国吃了一顿不可谓不残酷的暴力吊打之后,天皇明治在和内阁商议了整整三天后,决定单方面向中国的临时政府要求和谈,并希望和临时政府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明治的想法很务实,特么的英法俄美都不是中国对手,可见这个东亚老牌领袖的家底有多厚!自己一个刚开始近代化的国家,又距离中国如此之近,现在跳的越欢,将来肯定挨整的几率就越大。
明治觉得,日本比不得鬼畜的西方列强,非但国力不如列强,地理距离上又受限,根本逃不了。况且日本近代受西方的气不比中国少,对于西方列强,日本一方面卑躬屈膝的顶礼膜拜和学习,一方面又心怀怨恨,总想着找回场子。
日本国内也一直有那么一派人,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关系,始终主张和中国携手一起抵抗西方列强的鬼畜侵略。如今被姚梵一番暴打之后,这派人非但不怨恨,反而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仿佛上海战役里死的全是西方人,里面没有日本人似的。一时之间,尊华攘夷的呼声又高了起来,姚梵在国内发行的书籍和文章,居然也被这些如饥似渴的希望强国的亲华派搞进了日本,由于中日文化上的障碍极小,日本知识分子都认识汉字,一时间立刻大肆刊印!尊崇不已!在亲华派看来,姚梵简直是中国千年来少有的雄主。
明治最终决定派出全权代表,会同驻华公使与中国方面和谈,希望能够得到和平与友好,从而得到从中国学习现代工业科学的机会。
明治这段时间见过很多中国货,感觉大开眼界,叹为观止之下,发现无论是手表、保温瓶、自行车、染料、各色各纹的优质棉布,哪怕是钢笔这样的小东西,没有一样日本造的出来。日本国内的兰学派也傻了眼,这些工业品连欧美都造不出,更别说他们这些学习西方皮毛的兰学分子了。
内阁在充分讨论后认为,中国北方的姚梵政府毫无疑问将把中国改朝换代,这个新政府的军事实力如此恐怖,日本除非倾全国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