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打靶归来(2 / 3)

探讨经验,以后每天打靶前都要先校枪。”姚梵下命令。

与枪械相关的一切都是步兵的必修课,姚梵希望这批人中能早日拔出训练尖子。

……………………

中午吃过贺世成带人搬来的两筐馒头和几坛冬瓜虾皮汤,姚梵继续督促战士们训练。今天他们搬来了一箱足足1200发步枪弹,按照人头来算,每人能打一百发。

针对上午训练中的问题,姚梵再次苦口婆心的强调:

“大家在压子弹桥夹时,一定要把子弹多往下压一些,让子弹和枪机上下之间产生间隙,否则枪机回转之后,子弹就立刻被推上膛了,这时候枪支处于待击状态,很危险。正确的压弹之后,你拉一把枪机才会把子弹正式上膛。大家在装弹后要时刻注意空枪挂机是否竖着,这是枪膛里有没有子弹的标志!”

“大家还要时刻注意自己枪支的保险扳手,非射击状态时,不管枪里有没有子弹,保险扳手都必须要扳起来!”

姚梵犹如祥林嫂一般反复念叨,他不希望训练场上发生低级事故。

训练进行了一整天,直到太阳西斜,眼看着时候不早,姚梵才命令收队。

他打算利用剩下的时间教战士们唱一首军歌。

“既然大家都学会了打靶,那我来教大家唱个打靶歌,以后我们就唱着歌回营。”姚梵知道军歌对于部队文化建设非常重要,一支伟大的军队,必须有一种伟大的军营文化相辅助。

“日落西山红霞飞,

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胸前红花映彩霞,

愉快地歌声满天飞,

咪扫拉咪扫,啦扫咪扫瑞,

愉快地歌声满天飞……”

战士们很快学会了这首歌。

很简单的歌词,简单明快、朗朗上口的节奏,这使得打靶歌成为一首经典,始终传唱在军营之中。

于是战士们唱着新学的歌儿,一个个略带兴奋地背着枪向庄子高歌行军。今天这些世代务农的泥腿子们第一次摸枪,第一次开枪,第一次唱起正统的军歌,三个第一次,让他们显得特别亢奋。

姚梵走在队伍中间,望着天边火红的晚霞迈着大步,他默默地想:“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把这场大旱灾的死亡人口降到最低,我一定要尽快起事。为了全体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一分钟都不能耽误!

炎黄子孙流淌了五千年的珍贵血脉,死在革命里总比死在饥荒里划算得多!”

姚梵记得曾经有个公知教授在微博上说“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