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免太急,有清三百年,根深蒂固,安能一日而除?”姚鹏还是不放心。
“我也没说指望一蹴而就,但厚养死士,缮甲厉兵,需越早越好,否则一日事露,身死无地!”姚梵坚决地道。
姚鹏被儿子说动,想了良久,叹口气道:“你吴叔叔国内国外专业办证,认识许多在非洲和南美做生意的人,只要肯花钱,取得轻武器进口许可证倒也不难,只是你如何能偷梁换柱呢?”
姚梵见父亲应允,大喜,附耳道:“只消如此这般这般……”
在姚鹏帮儿子做前期准备的时候,姚梵也开始积极采购起来,先是将自己租用仓库所在库区全部一口价包下,若有已经租出的,则加倍给与租金拿下。在一把付出4000万之后,一下子拥有了16万平米,包括了两个街区的库区一年使用权。
之前只采购了一万把用来试销的雨伞,这次姚梵采购了一百万把,按照每把14元的定价,总价值1400万。
又采购了一百万支各种款式的钢笔。这些钢笔有塑料加铁帽的;有全塑壳各种纯彩色的;有全不锈钢身的;有镂刻浮雕的;有铁皮镀锌镀黄镀蓝镀黑的;有漆面印刷图案的;价格从1.5元到40元不等。加上一百万瓶墨水,花了一千万元。
要知道,此时的西方,钢笔还属于不便携带的办公室用具。一般来说是插在桌上的笔座里,用的时候抽出,使用方式是写一两行,就要蘸一下瓶里的墨水,再继续写。少数贵族携带的精品则是采用后管供水,书写时时常需要按压笔后一个丑陋的玻璃活塞管,一个不小心就会一片狼藉。
即使那玩意今天看来如此不便,当时西方却爱之如宝,毕竟这是比鹅毛笔要好得多了,而且这还得益于英国人詹姆士佩里在1830年改进了笔尖的关系。直到1884年美国人沃特曼发明了毛细管吸水,钢笔的前半截才算是定型,后半截则是依旧采用活塞管。到了1913年,才开始使用橡胶胆管,至于今天有些钢笔的塑料活塞管,则是在现代制造工艺进步之后,对老式的活塞供墨方式的继承。
虽然1912年不锈钢才问世,但姚梵也顾不了许多,照样采购了不少不锈钢笔套的钢笔,毕竟眼下赚钱第一。
然后是各种颜色、供棉布和丝绸使用的染料,按照平均每公斤50元,采购了100吨,都是装在30公斤或50公斤铁桶里,总价500万。
合成染料是姚梵一直想要涉足的领域,这项工业得益于世界炼钢能力的增加,而产生的大量炼焦副产品——焦油。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