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令儒臣们痛彻心扉,如丧考妣!
在儒臣们看来,李中易的这些做法,都属于典型的倒行逆施,数典忘祖。
李中易的心里也明白得很,他挟太祖之威都搞不成的事儿,就别指望儿孙们搞成了。
不管是哪个朝代,开国太祖的种种作为,都会对后世的皇帝们,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如今,掌握政务大权的内阁和掌握丘八的王肯,在薛太后的跟前,居然合流了。
明白人都知道,刘洪他们的大势已去!
谁再敢乱说乱动,王肯一直握紧的刀把子,绝对不是吃素的!
仅仅三句话而已,原本僵持不下的朝局豁然开朗,此皆折赛花之功也!
折赛花立下了如此奇功,却依旧低眉顺目的侍立于薛太后的右侧,死死的闭紧了嘴唇,半个字也不肯多说。
“既然诸卿无异议,那就这么定了吧。”薛太后等了半盏茶的工夫,没见刘洪再出来乱说乱动,便一锤定了音。
崇政殿内的风暴,只是涉及的人数少地位高罢了,只能算是茶壶里的风暴。
仅仅是刘洪他们这些人,薛太后也不至于那么的头疼了。
刘洪等人真正用于要挟薛太后的法宝,其实是皇宫门前,跪着的那几百名儒臣。
崇政殿内的风波勉强摁下去了,轮到皇宫门口的风波,如何处置的问题了。
薛太后心里明白得很,内阁三相掌握着政务的实权,绝对不可能唆使儒臣们闹到皇宫门口去。
方才,在后殿,折赛花也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剖析的一清二楚。
薛太后谁都不找,直接找上了带头起哄的刘洪。
“刘卿,本宫拜托你一事,麻烦你去劝劝宫门外的大臣们,叫大家各自散去吧。都是读书人,应该明理才是,何至于逼着本宫的手上见血?”薛太后的这番话,简直就是赤果果的威胁了。
既然点了刘洪的名,就等于是把他这个始作踊者先弄了出来,直接压上千钧重担。
刘洪也是饱读史书之人,他自然知道,今日之事,哪怕就此平息了,也必会被秋后算帐。
“回太后娘娘,呃……”刘洪刚起了个头,突然一头栽倒在了地下,人事不醒。
好一个厉害的刘洪!
折赛花在一旁看得异常清楚,刘洪的故意装晕,等于是给政事堂的相公们,做了一个极其不好的示范。
只要,他们有样学样,个个都跟着装了晕,薛太后总不至于再让他们去宫门外劝大家离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