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下一队将士顶上来,继续拖拽。
这么做的好处,自然是大大的提高了,带着火炮翻山越岭的速度。
趁着主力大军修复栈道,吸引住蜀军注意力的时候,廖山河这边完全可以玩一出暗渡陈仓的戏码,趁机打剑门关的蜀军一个措手不及。
廖山河是个急脾气,既然已经商议了妥当,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
在山区宿营,第一是防火,其次是防露水。数万大军聚集于一地,稍微不注意防火的工作,就很容易被敌军所趁,从而酿成大祸。
山间的露水多,如果将士们不注意保暖,露天而睡,就很容易患上风湿之症。
和往常一样,李中易匆匆用罢晚膳后,就打算到处去走走看看,检查一下大军的宿营情况。
刚要出帐的时候,廖山河制订的新作战计划,递进了中军大营。
李中易仔细的看了一遍,不由微微一笑,抬眼望着杨无双,说:“喏,这是廖晓达的作战计划,你也看看吧。”
杨无双接过作战计划,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拱手笑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您的一番栽培苦心,完全没有白费。”
李中易点点头,说:“俗话说的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来,我军势必要北伐契丹,到时候啊,就让廖晓达独领一军好了。”
杨无双拱手道:“我军将士,本就是最好的战士,再加上良将的指挥,必能北击鞑子,攻克上京。”
在总参议司里,负责制订北伐计划的,不是别人,正是杨无双。
说句大实话,这么多年下来,北伐的作战计划在杨无双的手上,已经是不厌其烦的数易其稿。
蜀军,不过是占据着山川之险罢了,其战斗力十分有限,并不足为虑。
中原的真正心腹之患,一直都是北边的契丹。等平灭了蜀国之后,接下来,就是筹备北伐的大计了。
按照杨无双的计划,北伐的汉军,至少需要三十万之众。其中,骑兵也至少要在八到十万之间,不然的话,即使正面击败了契丹军,也难以最大化的扩大战果。
如今的战略形势,早已经不是柴荣当政的那个时代了,最重要的区别是:幽云十六州已经重新回到了大汉朝的怀抱。
这么一来,汉军的北伐,就可以依托燕山和长城,作为出发的阵地。进可攻,退可守,战略形势很不错。
至于骑兵部队,凑齐八到十万人,其实不算什么难事儿。
毕竟,李中易最早就是从西北起家的。在残酷的镇压了党项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