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杜太君心里明白,这一次薛太妃放她进了府,恐怕已经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了,有些话哪怕不该说,也必须借此机会全部说完。
“不瞒娘娘,臣妾琢磨着将功折罪……”杜太君倒是豁达的狠,她打算以全部的身家,只换赵家兄弟俩的一条命。
薛太妃只是倾听,却绝不表态,无论她说啥,最终都是给李中易添乱。
至于唐蜀衣,她就更没有立场插手男人们之间的事情,自然也不可能发话了。
一直都是杜太君在说话,而薛太妃和唐蜀衣则始终保持着倾听的姿态,只带来了耳朵,却没有带嘴巴。
杜太君心里也有数,她所说的拿全副家底,换赵家兄弟俩的命,其实是个伪命题。
以李中易喜欢抄家的脾气而言,他若不是高抬了贵手,老赵家的那点家财,其实早就应该被充了公。
可是,落难之人,除了把自尊心贬入尘埃之外,再无旁的筹码,可以打动人心。
实际上,李中易比谁都清楚,虽然赵老二没有直接参与谋逆,却是最大的幕后推手。
目前的僵局是,赵老二下了一招妙棋,他主动绑了赵老三来登门谢罪,这就给李中易出了个大难题。
此前,薛太妃也问过李中易关于赵家兄弟的事,李中易因为没有想好,所以只是含糊的略过了。
如今,既然杜太君上门来请了罪,薛太妃总要给个态度吧?
薛太妃想了想,说:“只要我在,总不至于教老太君有家不能归的。”这已经是最大的底线了。
如果,杜太君还不满意,薛太妃就真的没啥办法了。
杜太君听罢之后,暗暗松了口气,只要不是抄空了家底,就等于是留下了青山,总有翻身的那一天。
换了三次茶后,杜太君终于起身告辞,薛太妃赶忙吩咐唐蜀衣:“你替我送一送杜太君。”
李中易虽然人在讲武堂内,家里的动静却是了如指掌。实际上,薛太妃在接见杜太君之前,给李中易通过气。
李中易同意了之后,这才有了杜太君当面诉苦的那一出大戏,结果,薛太妃的立场就有些尴尬了。
赵家兄弟俩已经捏在了李中易的手心里,李中易只是关着他们俩而已,既不派人审讯,也不放人。
就现实的威胁而言,现在的赵家兄弟,对于李中易而言,不过是两只小蚂蚁罢了,根本不可能翻得起大浪来。
李中易知道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的典故由来,但是,时空和实力背景,已经和当初迥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