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离开蜀地的大山之后。张队正参加过无数次大小战役,身上残留着多处箭创和刀伤。
在羽里右卫的军旅生涯中,张队正从不会写自己的大名,到如今,已经看得懂春秋,早已摆脱了文盲的窘境。
读书使人明理!张队正的文化程度越高,就越觉得羽林右卫的不同凡响,和朝廷以及各路藩镇的军队,都完全不同。
有哪支军队里,提拔军官。居然需要文化考试?而且,队正以上的军官,还必须熟练的掌握军用地图的使用方法,要知道等高线。海拔,可以进行完整的沙盘作战推演。
魔鬼永远都藏在细节之中!
实际上,李中易采取的培训方法,在近现代军队中,是司空见惯的储备军官培养法。
也就是,把每个低级指挥员。都按照中高级军官的要求,进行训练。这种方法,平时看起来,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成本也很高。
但是,一旦需要扩军备战的时候,羽林右卫军中的任何一名最低级别的军官,都可以承担队正,甚至是指挥一级的重任。
怎么说呢,李中易别看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暗地里玩的是鸭子划水的政治游戏。
军官团的素质,决定了整支部队的战斗力,无论是罗马帝国、大秦帝国,还是一战时期在容克贵族指挥下的德军,皆是如此。
报信的已经在路上了,而且,除非黑铁塔和大牛双双殉职,否则,契丹人出现在相州的消息,必定会被传递到李大帅的案头。
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张队正,应对眼前的局面,其实比此前,更加的从容。
李大帅常说,壮士马革裹尸还,真英雄也!
从一个穷得没裤子穿的猎户,摇身变为李大帅麾下先锋营的哨探队正,张队正已经很知足了!
如果没有李大帅,张队正哪有扬眉吐气的今日?
士为知己者死,对于别人也许是一句空话,却代表了张队正的心声!
这么多年来,只要是战死袍泽的家属,都获得了很好的照顾:不仅每月油米菜供应不断,而且,遗孤不论男女,皆可入忠烈学堂读书习文。
忠烈学堂的山长,不是别人,恰是李家军的最高统帅,李中易本人!
就在官道上的车队,即将消失在眼前的时候,张队正做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继续向西搜索前进。
但是,继续向西有个前提,先绕向南边,再转道掉头向北。
没有任何根据,但是,隐隐有种直觉告诉张队正,契丹人就在附近的不远处,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