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一看见马车上插着的飘扬的黄旗,杨乐确定是京城来人了。
杨乐、袁崇焕等人肃立门前,只见马车行至城主府门口停下,门帘一掀,从里面哈着腰走出一位公公,三十多岁,脸庞尖瘦,一身标准的太监打扮。
杨乐失声惊叫道:“王公公?”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的王承恩。杨乐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进宫就是王公公接的他。
王承恩下了马车,笑容可掬地对杨乐道:“杨大人,咱家和你真的有缘,这次又见面了。”
杨乐将王公公让进府里,十六名带刀侍卫分立两侧,手按刀柄,目不斜视,显得威武庄重。王承恩轻咳了一声嗓子,高声唱道:“蓟辽督师袁崇焕、锦衣百户杨乐接旨!”
杨乐早已料到会有圣旨给他,但他不知道怎样去接旨,是不是要像电影里演地那样来做。王承恩看到杨乐呆呆地站在那里,手无足措,一点儿也不奇怪,这样的场景他见的太多了,每一个接到圣旨的官员都会手忙脚乱,因为接到圣旨的官员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赏,一种是罚,无论那一种,都会令官员失去方寸。他对着杨乐微微一笑,轻声提示道:“杨大人不必紧张,跪下听宣便是。”
杨乐感激地看了王公公一眼,赶紧跪下,口里道:“臣…杨乐接旨。”杨乐是第一次给别人下跪,心中难免有些不舒服,但又不能坑距,只好硬起头皮,聆心听着。
王承恩手捧黄陵,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乃能文武兼全,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
王公公念得摇头晃脑,阴阳顿挫。杨乐听着这些文言文,颇有些吃力,但也弄懂了大概意思。过了好一会儿,王公公才念道正题:“尔锦衣百户杨乐,勇猛杀敌,斩杀后金大将额尔都,扬我士气,壮我国威,特授以锦衣千户兼工部侍郎一职,择日启程回京,不得有误!”
“臣…杨乐谢主隆恩!”杨乐跪得膝盖都痛了,刚想站起。王承恩呵呵一笑,小声劝道:“杨大人,莫急,咱家还没念完呢。”他扯起嗓子接着念道:“朕不意边务,而辽贼扰我疆土,尔蓟辽督师袁崇焕恪尽职守,护我山河无恙。虽误杀皮岛总兵毛文龙,但功过相抵,不赏不罚。望尔等吸取教训,早日完成平辽大业,方不负朕恩。钦此!崇祯二年五月。”
“罪臣…袁崇焕谢主隆恩。”袁崇焕在地上重重地磕了一个头,领旨谢恩。
听完圣旨,杨乐心里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