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志士杨锐题诗一首,咏叹此事:“全家万里去朝天,白马千官更执鞭。痛哭国人怀旧德,蜀王滩下送归船。”[6]
第二,北宋特别是其前期,反宋者往往假托孟氏之后以相号召。北宋平定后蜀当年即乾德三年(965)三月,反宋蜀兵“众至十余万,自号兴国军”,推后蜀文州刺史全师雄为帅,全师雄“自号兴蜀大王”。[7]所谓“兴国”、“兴蜀”,借助后蜀亡灵,试图重建蜀国的意图十分明显。30年后,李顺除自号“大蜀王”外,更自称孟氏之后。陆游《老学庵笔记》卷9记述蜀地传言:“李顺者,孟大王之遗孤。”“(王)小皤战死,众推(李)顺为主,下令复姓孟。”“故蜀人惑而从之。”吴天墀先生依据毕沅《续资治通鉴》“考异”,指出:“把李顺说成是‘孟大王之遗孤’,自系陈胜、吴广‘诈称扶苏之故智’。”[8]毕沅还说:“此蜀人怀孟氏旧恩而为此言。”[9]甚至直到宋徽宗初年,蜀地士人赵谂等“同谋借姓孟起兵,以从蜀人之属望。”[10]足见,孟昶在蜀地号召力之大,蜀地民众对他怀念之深。在蜀地民众眼里,孟昶并非昏君,而是一位较为贤明的“偏霸之君”。
[1]《五国故事》卷下。
[2]《蜀梼杌校笺》卷4《后蜀后主》。
[3]《实宾录》卷3《世修降表李家》。
[4]关于蜀王滩,直至近世仍有记载。涂长发修、王昌年篡《嘉庆眉州属志》卷2《山川》载:“哭王滩,治东南,后蜀孟昶降宋入朝,舟过此,国人送之而哭,因名”(《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9册第25页,巴蜀书社1992年版)。王铭新等修《民国眉山县志》卷1《地理志·山川》称:“蜀王滩,见旧志,今江道迁徙,失其处”(第39册第487页)。
[5]《十国春秋》卷49《后蜀二·后主本纪》。
[6]杨锐:《杨叔峤先生诗文集·诗集》卷上《后蜀杂事》,续修四库丛书本。
[7]洪业等编:《琬琰集删存》卷3《王中书全斌传(实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8]吴天墀:《水神崇奉与王小波、李顺起义》,邓广铭、徐规等主编《宋史研究论文集(1984年年会编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9]毕沅:《续资治通鉴》卷17淳化四年十二月戊申“考异”,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
[10]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巻26崇宁元年二月“赵谂伏诛”,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