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83章长征(2 / 2)

夏鼎 鼓元吉 1910 字 2021-06-07

不用说,真实的历史上大将胡则不信主上出降,还得在江州守上一两年,大将卢绛不降,在历史上还是被诱杀的,不然还得打一阵子。陕西向来是各方拉锯之地,关中破败,赵氏自己这时对关中的信心都有些问题,不然也不至于定都于无险可守的汴梁开封(元吉以为定都汴梁堪称国史上付出代价最大的战略决策之一,空前绝后啊!不说关中四塞,去洛阳怎么就失德了)。吐蕃现在正在打内战,党项人专心经营银夏二州,准备宣布独立,此外大宋内部一大帮非禁军派系的实力人物,如折家,此时未必没有保全势力的心思,如果主角有心克服自然障碍,选择宋室统治的薄弱地区行军的话,完全有翻版长征的可能性。

第四,长途行军最大的危险是什么?我认为不是敌人,也不是自然困难,而是流寇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封建社会流寇为患虽然让政府一直都很头疼,但真正成了正果的几乎没有,就在于流寇没有明确的目的地,没有建立地方政权吸取地方养分的能力。封建时代最大的资源都直接来源于土地,没有地盘就没有稳定的资源。而一旦流寇们停止下来占地盘,就失去了流寇最大的优势—运动性,被迫与官军死磕,败多胜少。(现代流寇就不一样了,因为土地出产的作用相对小,国际汇款加歪门邪道,就够万千人马吃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不信请看阿国与巴国北部之溃疡,端的让正规军头痛。说笑,偏题了)

所以宋代官军的战斗力和能力只需保证能够打败敢于死磕的流寇,就基本能搞定大局,维持正常统治秩序,不能阻止其流窜反而是正常的。哪支官军太强横了,拥有跨区域长途奔袭追杀的能力的话,皇上是睡不着觉的,这样的军队只适合让太监带队,呵呵神策军和后期大宋西军的最高长官都是没卵蛋的,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石达开怎么败亡的,天下思定,你再强横的实力,没有歇脚之地,只能被活活累死。明末官军镇压流寇的“十面张网”之策,纯军事上说确是正道。所以说陕北R军对CP的贡献,怎么往高了说都不为过(大概相当于金融危机时fed给大银行的几千亿注资,要不然整个体系破产拉倒,到现在一年多点,美国大银行都吵着要把钱还回去了,因为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了,拿人手软,天天给媒体和议员骂他们,还不能给高管高工资),闲话跑题了。

最后,祆教的帮助大概可以抵得上和R军在长征路上地方D的支持了,其实除了情报方面,这种支持对大规模军队运动来说作用很小,不过有总比没有好,有的人把这个看得很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