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竹苑中,徐正平端正行礼。
“徐大人快请起。”楚瑾年抬手:“徐大人请坐。”
“多谢楚大人赐座。”徐正平站起来,在一旁椅子坐下,十分拘谨的只坐了半个屁股。
已有小厮奉了茶上来,徐正平自是连碰也不敢碰,只对小厮道了谢。
“徐大人此次来,可是先前湖中尸体一案,有了眉目?”
楚瑾年语气清冷。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的缘故,徐正平只觉得这里面还带了些许嘲弄感。
是觉得他办案不利吗?
徐正平心里惊了一惊,却也没有敢多想,只拱手答话。
“正是。”
“卑职自接手此案起,便按着楚大人的提议,从近期报失踪的人口查起,更是令县尉等人发动亭长、里正等询问各地是否有近期不见踪影之人。”
“很快,有人来报,说是其村中的一位妇人郑氏说,其丈夫李大利,已是有段时日不曾归家了,因其丈夫时常外出进货卖货,平日里倒也时常十天半个月不在家,可这次已是有足足二十多天没有回家。”
“起先郑氏只以为是路上难走或者这次货卖的不好,需耽搁点时日,便也不曾多想,只每天烧香祷告,期望丈夫早些归来,眼下听到说有人溺死在湖中时,郑氏便担忧是否是他丈夫李大利。”
“经询问,郑氏说其丈夫李大利身高,体型,皆是发现的尸首一致,且郑氏说因李大利时常在外沿街叫卖,肩膀容易酸痛,所以在李大利的肩膀处,多缝了一块布,内里还衬了棉花做软垫。”
“外衣的右侧内里,缝了一个暗兜,防止银钱丢失,衣裳的下摆处内侧,绣了个叶子,防止在外住的时候,衣裳被人拿走时无标志可认。这些都与尸首身上所穿的衣裳一致,基本可以判定死者便是郑氏的丈夫李大利。”
“而经郑氏指认,说是李大利在此次出门之前,与同村的李福田有过争执,原因是两家的田地挨着,李福田说李大利下地干活之时,踩了他家的麦子,是黑心他家的,更说两家也算是近门,李大利谋了赚钱的营生,却不惦记着帮衬一下过得不好的人家。”
“两个人在地头吵了许久,许多人皆是看到,且李福田当天便发了狠话,说李大利为人不仁义,早晚要遭报应。”
“就在李大利推测死亡之日时,李福田当天晚上回到家中时,神情十分慌张,晚饭都没吃上一口,只躲进屋子里头蒙着被子不肯出门,待第二日的时候,家人发现其在房中已经上吊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