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刘邦和列宁有什么相似之处?(2 / 4)

也对刘邦本人衷心钦佩。

刘邦迫不及待地问樊哙这次带来了什么。樊哙顾不得歇下喝口水,就告诉刘邦和兄弟们:这回是真的时机到了!

由于各地民众纷纷杀死秦朝官吏响应陈胜,腐败的沛令如惊弓之鸟,生怕遭到沛县乡亲们的清算,因此也像会稽郡守殷通,打算先下手为强,顺应形势,起兵反秦。换言之,沛令打算自己成立公司当老板了。

连自己赖以维持统治的基层官吏也纷纷反叛自己,这无疑是一个政权莫大的悲哀。

沛令要办大事开公司,离不开萧何、曹参这两个左膀右臂。他找两人来商议如何起兵。

萧何、曹参心中暗喜,脸上却都忧心忡忡。

他们为沛令谋划:沛令本身就是秦朝的官吏,过去执行秦朝苛刻律令变本加厉,百姓恨之入骨,如果要率领百姓造反,百姓未必顺从。

沛令一听,愁上眉头,无比悔恨自己当初太贪婪对百姓太苛刻,没有给自己留条后路。

萧何、曹参察言观色,看出沛令的忧虑,便接着为他出谋划策,说:造反这种事情是要杀头灭族的,只有那些敢作敢为的豪杰才能干。所以,现在有很多沛地的豪杰过去因为违法犯禁、被朝廷压迫而逃亡在外,如果把他们都赦免召回,可以得到几百人之多,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压服沛县百姓,百姓不敢不听从命令。

这似乎是个理由很充分的主意,沛令不能不同意。

萧何、曹参趁机提出:沛县逃亡在外的豪杰,最厉害最能办事的,莫过于刘邦了。因为,刘邦年轻时就和江湖大侠张耳、陈余交往,后来又押送徭役去给首都咸阳见过世面,平时胆大妄为是出了名的。请刘邦回来,大事必成啊。

然而,沛令心知肚明,刘邦是自己的“情敌”,一直被自己压制报复,如果请他回来,那简直就是给自己找死。因此,他表示,除了刘邦,其他沛县在外的豪杰都可以找回来。

得到沛令的首肯,萧何、曹参立即找到樊哙,要他去外边请逃亡的豪杰回来,帮助沛令造反。

不用萧何、曹参明言,樊哙也知道该去找谁。

就像十月革命前,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隐居在拉兹里夫湖畔,此时躲藏在偏远山区的刘邦,毫无疑问也是沛县这些豪杰们心中公认的核心领袖。说到造反,萧何、曹参、樊哙等兄弟们第一个想到的,当然就是非他莫属。

龙无头不行。

正如一家公司开业经营,各种事情千头万绪,将来要面临的困难不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