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刘邦和陈胜有什么不同?(2 / 4)

靠。他们的大名,陈胜自然不会没听过,这一来喜出望外。

只有胸怀四海的人,才能容得下英雄豪杰。陈胜无疑就是这种胸怀四海的人,尽管张耳、陈余的名气曾经被他大得多,可是,他一点也没有感到嫉妒和害怕,而是热情地欢迎他们的到来,十分信任,委以重任。

不过,他和张耳、陈余毕竟是两种出身的人,很快就产生了分歧。

军队接连取得胜利,攻占了陈胜的老家陈县。面对快速发展的形势,很有必要尽快制定下一步的方略。于是,陈胜召集了在地方上有声望的三老即那些掌管教化的绅士之类,和各路英雄豪杰,在一起开会,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

会议上,三老和许多豪杰都对陈胜说:“将军您身披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昏君,诛灭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了楚国的政权,论功劳应该称王。”

陈胜听了,默不作声。是啊,他本就对大家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称王,确实是他的愿望。

但是,对此,张耳、陈余却一致反对。

他们说:“秦国统治专横无道,灭亡别人的国家,对百姓十分暴虐,将军你万死不辞起兵造反,为天下人驱除残暴,这是大家拥戴你的原因。可是,你刚刚攻占一个小小的陈县就这么急着称王,不是让天下人看到你的私心吗?希望将军你不要称王,而是赶快带兵向西进发,派遣人去立六国的后代,帮助他们起兵反秦,这样相当于是为自己树立更多的友军而给秦朝增加了敌人。敌人一多兵力就分散,友军一多军队就强大,这样就能迅速打败残暴的秦朝,攻占咸阳,号令诸侯,谁还能反对你建立帝皇大业呢?现在如果只在陈县称王,恐怕天下人会对你失望的!”

张耳、陈余的这番话,是对?还是不对?其实很难说。

一方面,他们放眼整个天下大势,着眼长远,高瞻远瞩地进行谋划,确实言之成理,证明他们无愧于名震天下的英雄豪杰。

但另一方面,张耳是魏国人,陈余是赵国人,他们反对陈胜称王,要求立六国之后,这很难说不是因为他们都是儒教信徒,出于礼制尊崇贵族,而瞧不起陈胜、吴广这样的农民,也很难说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有离开陈胜割据自立的豪杰野心。

陈胜并没有听取张耳、陈余的话,最终决定立即自立为王,并确定国号为“张楚”,意思就是张大楚国、振兴楚国。

陈胜起兵不久就决定自己称王,建立政权,在当时,确实不排除他有张耳、陈余所说的“私心”,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