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刘邦和赵高曾经是谁更加成功?(2 / 4)

,能够写一笔好字和专业精通,还是人们在职场中的重要“敲门砖”。就当时来说,这两者简直就是当官的最好凭证。

加上他的沉着,他的勤奋,他的仪表堂堂,尽管家庭毫无背景,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赵高却顺利地考上了公务员,步步高升,直到进入大秦帝国最高统治者嬴政的视野。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赵高和刘邦确实有得一比,那就是:他们都出身寒微,赵高的出身更卑贱;他们都不甘于平庸,赵高尤其在力争上游。

相比之下,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赵高都比刘邦更“优秀”,比如,刘邦没有怎么读书,而赵高绝对是当时的“尖子生”,书法精湛、知识渊博的他搁在今天绝对是北大清华的状元;刘邦年轻时外出“打工”,赵高则早早地进入体制内当了“公务员”;刘邦奋斗了大半生还不过是个小小的亭长,甚至连小小的亭长都当不稳,沦落到山野里当了逃犯,而赵高已经是秦朝“总统”身边倍受器重的亲信大臣。

可以说,赵高的成功,曾经绝对是刘邦望尘莫及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赵高都曾经是一个表现优异的“好同志”,他的经历就是一部社会底层青年通过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经典励志书,值得人们在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拿来好好读读。

可惜的是,赵高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孔繁森”,而且还想尝试做一做“王宝森”。

赵高的平步青云,除了他自己的努力奋斗,照例也要说说:感谢组织的培养,感谢群众的信任,感谢我碰上了一个好时代,等等。按理来说,他应该基于这种感恩心理,特备知足,像孔繁森同志一样忠于职守,努力工作。

然而,当了官的赵高,很快暴露出了他身上潜伏的犯罪基因,利用自己精通法律的优势,企图钻法律的孔子,犯下重罪。用今天那些贪官污吏们挂在嘴边的话来说,就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终于走上犯罪道路。

如果说,此时的刘邦成为了逃犯,是因为被官府逼迫,无奈之举,那么,赵高之所以会成为罪犯,则纯粹是因为他谋求更大的权势,咎由自取。

他属于高级干部,而且罪行比较重,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就是当时全国最顶尖的法律权威,一般人审讯不了他。所以,秦始皇决定由将军蒙恬的哥哥蒙毅亲自负责审讯。

蒙毅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对秦国忠心耿耿,属于那种最纯粹的革命干部;

二是他乃秦始皇最重要的谋臣之一,玩智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