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名神斗,白帝名显纪,黑帝名玄矩。”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刘邦同志年过三十,曾经刻苦读了几天《尚书》,所以他肯定能够从这部书中了解到有关白帝、赤帝的相关说法。
历史证明,被后人嘲讽为“不读书”的刘邦,其实却是古往今来最善于读书的人之一,因为他最擅长于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来。尽管他读书读得敷衍潦草,却很巧妙地就把书上这些有关白帝赤帝之类荒诞的神话传说,用来为自己准备造反的革命宣传服务,借此来神化自己,震慑部众。
当时,中国南方的民众都很迷信,特别是信奉赤帝等神灵,很多巫师往往借此装神弄鬼骗取财富地位。出身民间、非常熟悉底层百姓生活的刘邦,当然很明白这一点。
赤帝有人说就是炎帝,也有人说就是火神祝融,但赤帝崇尚火这一点没有争议。赤帝掌管南方;而秦朝的都城是在西方的咸阳,西方是归白帝管的,白帝则崇尚水。
因此,生长在南方楚国的刘邦自称赤帝之子,而把西方的秦朝称为白帝之子,他这个赤帝之子要斩杀白帝之子。
就刘邦自己而言,仿照南方巫师们装神弄鬼的做法,编造这样的故事,这要有敢于亵渎神灵、藐视大秦帝国朝廷的勇气。
就当时他带领的这些战士和广大南方民众而言,这更是惊世骇俗的举动,使得平凡的刘邦在他们眼里立即成为让人敬畏、深不可测的伟大人物。
尽管刘邦此时非常鄙视儒教学徒,可是,他的这一套,却恰恰完全是利用了儒教的经典。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的,他能够禁止某些书籍的流通,却无法禁止这些书籍上所载精神的传播。
刘邦导演的这一幕草泽斩蛇,导演粗制滥造,主演配角也都很蹩脚,根本评不上最佳故事片,无论是陈凯歌的《无极》、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还是冯小刚的《私人定制》,无一例外都比这导演得好,但它却能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其实,高明的政治宣传片,往往都是粗制滥造的。
这一套,古往今来许多想要带头造反的人都会弄,几乎没有什么创意可言。我们将看到,陈胜和吴广会这么弄,一直到几千后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造反还是这套把戏。但是没有办法,许多中国老百姓就相信这一套。
就刘邦导演的这部“沼泽阿凡达”而言,它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让刘邦通过神化自己而凝聚了革命队伍的意志,也突出了刘邦此举的与众不同。
那就是:白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