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刘邦和林冲有相同的地方吗?(1 / 3)

在与刘邦争夺吕雉的过程中,沛令彻底败下阵来。木已成舟,但他似乎还不打算放弃,决心对刘邦实施变本加厉的打击报复。

他再次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要求刘邦押送一批新的徭役去咸阳。

尽管天下已经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不过,秦始皇仍然相信这些都可以用残暴的诛杀来解决,丝毫不影响他继续在咸阳大兴土木、同时营建阿房宫和陵寝的计划。实际上,越是害怕死亡和失去权力,他就越要加紧修建豪华宫殿供自己享乐,建筑大型陵墓为自己死后安居。

繁重的劳动,恶劣的工作环境,使得骊山陵寝工地上的徭役大量死亡或者逃亡。解决的办法,就是征伐更多的徭役,并杀死更多胆敢逃亡的徭役。

徭役在当时已经变成奴隶的代名词,变成让所有百姓都感到恐惧的咒语。因为,去服徭役就意味着失去自由和死亡,意味着与家人的永别。

这就使得人们强烈地反抗去当徭役,徭役逃亡、反抗的现象就更加常见。而一旦发生徭役逃亡,押送者就要受到惩处。

从沛县押送徭役去咸阳,也因此变成更加危险的旅程。而这一次,沛令让刘邦押送的徭役,还全部是沛县监狱里提出来的囚犯,他们本来就多是在秦朝的残酷统治下已经活不下去、敢于铤而走险的人。

这就使得刘邦此次接受的,其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刘邦似乎还想做与秦朝廷妥协的最后的努力。他仍然没有下定反抗暴秦、坚持革命、夺取江山的决心。他也忘不了首都咸阳的富丽繁华,还想再去看一看、玩一玩。

因此,最终,他还是接受沛令的命令,和吕雉洒泪而别,带着队伍上路了。

然而,队伍还没有走出沛县境内,就已经陆续发生逃亡现象。

虽然徭役们都用绳索捆着,但总有些人能够设法逃走。因为,不逃走,此去就是死路一条。

瞧这形势,这支沛县出发的徭役队伍,无论如何也走不到骊山,估计再走下去就会全部逃走光,而刘邦,也将无法向官府交差。

按照朝廷法律,青壮年男子要服两种役,一种是兵役,就是到边关当戍卒;一种是徭役,就是到官府指定的地方搞义务劳动。

对兵役的管理显然更严酷些,“失期当斩”,没有按时到达指定驻扎地点就要斩首,因为部队必须做到令行禁止。我们接下来将会说到,陈胜押送的就是兵役。

对徭役的管理本来不像兵役那么严苛,一般发生逃亡和失期的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