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刘邦为何会反抗秦朝?(2 / 4)

种种原因导致秦朝在统一六国后迅速陷入严重的吏治腐败,而秦始皇自己制造的恐怖情绪将这种腐败推向更严重的局面。

从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像接下来我们即将说到的项梁这种要犯,一再触犯秦法,却仍然能与地方官员勾搭,不仅不会受到秦朝法律的制裁,而且受到许多照顾优待,地方官征发人口服徭役的时候,项家不仅不用服徭役,反而还可以成为主办者。

刘邦后来犯了法,但也能得到萧何、曹参等的关照,逍遥法外,这固然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却也说明基层官吏执法并不严格,因为私情而枉法的现象很常见,司法因为腐败已经到了近乎瘫痪的地步。

秦朝各级官吏敛财的手法多种多样。比如,丞相李斯家里随便办个什么事情都会宾客盈门,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

上梁不正下梁歪,朝廷高官如此敛财,下级官吏就变本加厉。

很快我们就会说到,小小的沛令家里来了个客人,全县的官吏和头面人物都得去送礼,而且明目张胆地规定,礼金不满一千的还不能到大厅里坐,等等。

从史书的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看到秦朝官吏枉法贪婪的一斑。

如果说,秦始皇的一系列错误政策本身已经让百姓负担沉重,那么,各级官吏腐败贪婪、借此机会雁过拔毛盘剥百姓,就会让百姓处境更加艰难,直至把百姓逼到难以生存的绝境。

官吏们以执行朝廷命令为名,行枉法徇私之实,秦始皇出台的称得上“仁政”的好政策难以落实,而推出的各种不好的政策又会被无限放大,既使得百姓归怨于朝廷和秦始皇,导致秦朝迅速失去民心,也激发了官民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的直接导火索。

所以,后来陈胜一造反,各个郡县受不了秦朝官吏暴政之苦的人,都逮捕宣判他们官吏的罪状,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说明当时百姓的“仇官”情绪是非常强烈的,这是诱发大规模造反起义浪潮的最直接原因。

因此,古往今来,对于强大的秦朝为何在瞬间覆灭,有人说是由于秦朝不施行“仁政”,而其实,秦朝覆灭的更重要更直接原因,无疑是:腐败。

当初,已经年过三十、一直瞧不起儒教读书人的刘邦,愿意重新拜到儒教门下去啃《尚书》,甘愿担任小小的泗水亭长,这是表明,刘邦也曾经对秦朝有着美好的期待,希望它能够给天下带来太平盛世,希望自己能够为它效劳。

可是,因为太过严重的吏治腐败,刚刚统一天下的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