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秦始皇越来越担忧死亡,越来越害怕失去权势,他办了三件“大事”,让人们心中那刚刚淡化的恐惧阴霾,很快又回来了,而且变得更加严重。
是哪三件“大事”呢?
一是搞“大求索”。
“求索”什么呢?求索长生不老之道。用屈原的话来说,秦始皇真可谓是“上下而求索”,向上求索神仙,如派人去海外找仙人、请术士们炼制灵药帮助自己成仙,等等;向下求鬼神,就是为他自己大肆修建有史以来最庞大的陵墓。所有这些,当然是要耗费大量民脂民膏的。
二是搞“大建设”。(本来想用另一个字,但传了两次都说敏感)
秦始皇急**速把大秦帝国建设成为封建主义强国。他修建驰道,相当于南北纵横的高铁;修建直道,相当于是通向全国的高速公路;开挖运河,相当于是同时开工建设几个三峡大坝;修筑长城,相当于是同时上马五六艘航母;大建楼台馆所,相当于是同时再搞几个浦东开发区,等等。基础建设上铺开的摊子太大,财政自然不堪重负。
三是搞“大决战”。
就是继续打仗,而且是更加大规模的打仗。六国已经消灭,军队还不允许复员转业,相反继续大量征兵,向南和向北同时征战。南边用去兵力50万,企图征服越族;边用去兵力30万,为的是抗击匈奴。青壮男丁们被大规模地驱赶上战场,成千上万的家庭因此分离破碎。
至于秦始皇为什么会同时在南北两线都开战,这是上天的安排,我们后面还会讲。
一千多年的战争,早已经使得老百姓人人厌战了。
上天应该派人来终结这持续了一千多年的战争。但秦始皇却把战争进一步推向**,让天下百姓看不到尽头。
某种程度上,秦始皇已经陷入了人格的分裂:他渴望长生,却已经开始为死亡作准备;他想过要维护和平,却更加频繁地发动战争;他试图让老百姓开垦田土富裕起来,却越来越厉害地加重对老百姓的盘剥。
无论是“大求索”、“大2跃进”还是“大决战”,都是为了巩固他的帝国权势,都是为了让他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地享乐,因此,本质上还是反映了他对失去权力、失去生命的恐惧。
这一切,也让天下的百姓陷入更深的恐惧之中。
为了防止几乎活不下去、深陷恐惧之中的老百姓造反,秦始皇用越来越严厉的刑罚来管制。
这时候,还有两个人,给秦始皇出了馊得不能再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