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刘邦为何不“保家卫国”?(2 / 3)

或许,他,就是上天派来结束一千多年战争的人吧?

不能说,秦始皇不想结束国内的战争。

他把天下的兵器都收集来销毁,当然是为了防止各地民众的反抗,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未尝不是很明显的息兵止戈、维护和平的举措。

也不能说,秦始皇从来没有百姓做过好事。

至少,在统一六国三年之后,他就下过一道很有名的命令:“使黔首自实田。”

黔首就是指老百姓。这也就是确认土地私有权,老百姓可以自己开垦荒地,谁开垦就属于谁,只需要向朝廷纳税就行。

这相当于后来的土地革命,或者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革命建立了一个新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推动了改革开放,两者都带来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根本性转型变化。“使黔首自实田”在当时的影响,本来也可以有这样巨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们的命根子就是田土。现在,秦始皇正式宣布,天下的老百姓只要愿意去大秦帝国空前广阔的版图上去开垦,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

你说,这样老百姓高兴不高兴?对新建立的秦朝认同不认同?谁还愿意去打仗?

秦始皇的这一政令,立即赢得了天下老百姓的拥护。

当然,后来我们会看到,也正是因为实行这一新政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偏差,而恰恰使之成为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但在这一制度刚刚推行的时候,它确实有利于消除六国百姓的反秦意志。

除了实行“使黔首自实田”,秦始皇还不遗余力地采取了更多让种田农民得好处的富民政策。

比如,他还要求“上农除末,黔首是富”,也就是严厉打击各种囤积居奇投机倒把行为,保护农民的利益,要让农民们都安心种田而富裕起来。

秦始皇后来到处巡视,通过立碑铭刻文章的方式来作“政府工作报告”,宣布自己“忧恤黔首,朝夕不懈”,也就是担忧体恤老百姓的生活困难,日里夜里都操心。实际上,这不一定彻头彻尾都是溢美之词。

为了进一步赢得六国的民心,显示大秦帝国的皇恩浩荡,秦始皇除了让老百姓拥有田土,甚至直接给老百姓发粮发米。

比如,在过年的时候,下令给全国每个村发六石米,两只羊,让大家好好过年。这样一来,老百姓自然会更加觉得日子有奔头,还是秦国好。

老百姓们简直有翻身得解放的感觉,一度迸发出了非常强烈的生产热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