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们家隔壁丁小二一样,刘邦也成了一个靠后妈抚养的孩子。
孩子还小,看来是个苦命的娃哟。
辛亏,乡亲们很快发现,后妈李氏是个很善良本分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从史料记载来看,她没有生孩子,因此把刘家四兄妹视若己出,照顾得很不错。
证据是,刘邦当了皇帝后,她被封为皇太后。如果李氏从小苛待他,刘邦还肯这样干吗?
后妈不恶毒,这是刘邦比我们家隔壁丁小二略为幸运的地方。
但刘邦还有个比丁小二更不幸的地方。
这个更不幸的地方,是丁小二好歹还读过小学啥的,起码自己的名字会写吧?而刘邦小时候压根就没上过学。
后来他知道,母亲改嫁后,很快为他生了个同母异父的弟弟,也姓刘,取名为交。刘交有名字,说明了一点,就是刘邦生母改嫁,嫁的是一个比刘爸爸更有文化、也更富有的人,因为那时候有文化而且有钱的人,才会给子女认真取名。
刘交自小就拜著名的学者为师,博览群书。
刘邦呢,可就没有这么幸运。当时经常打仗,上战场立功是平民子弟更直接的出路。读书都是要交费的,又没有大学可考,“读书无用论”在社会上很流行。平民家的子女,主动被送去上学的就很少。
作为中阳里农民的刘爸爸,因此没有尽到送子女读完初中的义务。
不读书也没有关系,那就在家好好干活吧。那时候,气候似乎越来越寒冷,实在说不上风调雨顺,地里的产出本来就很稀少,只能靠更加卖力地干活来多获得一点收成。
三兄弟中,刘爸爸最喜欢的是老二刘仲,因为他耕田放牧最卖力,将来维护世界和平、振兴老刘家就指望他了。
刘爸爸当然希望小儿子刘邦能学习二哥好榜样。
然而,刘邦和大哥二哥在品性上实在差别巨大,简直不像是亲兄弟。虽说龙生九子,各个不同,但刘邦和两个哥哥之间的性格差距也太大了些。
这种性格的差距,有各自先天禀赋不同的原因,但也有后天成长环境差异的因素。
作为家里的老晚,刘邦从小生母改嫁,哥哥姐姐自然要对他更加照顾;后妈李氏又怕别人说自己狠心,因此对他反而更娇纵。而且,上面有哥哥姐姐干活,需要他干活的地方自然就少了许多,使得他从小缺乏劳动的历练,养成与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
他从小做事任性大胆,不服管教,相对的,也比两个哥哥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