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族,建立起了周王朝。
周王朝领土扩大,就在各地分封诸侯国,由诸侯国王各自统治本地,以弥补自己对各地鞭长莫及的缺陷。
周王号称天子,是天下共同的宗主,各诸侯国对周王室有定期纳贡、朝见和出兵勤王等义务。这就像今天的联合国以维护全球和平、促进人类发展为宗旨,而世界各国应该缴纳联合国会费、为它派遣维和部队一样。
然而,因为天气变冷,农作物增产困难,食物资源匮乏,诸侯王彼此之间的战争时有发生。
周王室有时候联合一些诸侯攻打另外一些诸侯,仿佛联合国派出维和部队;有时候也做些协调关系促进和平的工作,就像联合国出面召开各国会谈。这就叫“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和平的曙光曾经有短暂的闪现。特别是在成王和康王担任周王的时期,一度实行赈济贫困民众、鼓励农民种田的政策,出现粮食增加、政局稳定的局面,
可是,这种局面只维持了很短的时期。因为,气候的寒冷还在继续,粮食生产还是艰难而微薄,这不仅使得各诸侯国之间继续为了争夺土地资源而发生战争,更重要的是使得北方的游牧民族被迫南下寻觅水草,他们南迁到关中地区甚至渭水流域,直接威胁到周王朝都城镐京的安全。
后来,中原地区几乎都有游牧族人民居住,定都镐京的周王朝也终于为名叫犬戎的游牧民族所灭,继位的周平王只好将都城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时期,中原地带共有一百七十多个诸侯国。东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各国的共主,但实力不再强大,威望大不如前,已经无法维护和协调各诸侯国的关系。强大的诸侯国并不把它放在眼里,它们自己称霸,把各国召集到一起开会,商议打谁或者不打谁。
这,就像今天的世界大国对待联合国的态度一样。世界是不是和平,归根到底是由这些世界大国而不是联合国说了算。
天气变得更加恶劣了。期间,温度也曾经有过回升,却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化,使得粮食生产更加困难,而北方游牧民族不得不南下寻找牧场,骚扰不断。
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混战,更加停不下来。争夺土地资源的新愁,加上历史上你打我我打你的旧恨,使得战争又持续了五百多年。
打到后来,许多小诸侯国都被吞并消灭了,只剩下二十多个诸侯,其中最主要的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号称“战国七雄”。
经过不断地战争,七雄之中,逐渐又形成“三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