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血性,敢上战场,光是这点已足以让秦阳刮目相看了。他轻轻道:“文人的笔墨如刀剑,用得好,胜过千军万马。现在黄州、蕲州平定了,正是需要你们这些有学识的人来治理。”
曾巩听出秦阳言下之意竟是要起用他们,不由得惊喜交集。哪个少年没壮志,哪个书生抱负?
一旁的夕岚好奇插口道:“曾哥哥,你在看什么?”
曾巩马上恭敬地将书册递了过去。秦阳接过,却是一本《时务策》,写满了策论和政见,夕岚凑过来看了看,很就失去了兴趣。
曾巩解释道:“这是先生以前写下的,我有些细节想不明白,故而常带在身边。”
秦阳将书册递还,问道:“子固,你跟随欧阳先生多少年了?”
“我六岁便跟从先生学习,十年有余了。”
“若我给一个县郡你治理,你可有信心?”
曾巩精神一振:“治国如治家,以仁义法纪治之,天下不可治之城。”
“好,今早艾将军和罗将军都已传来捷报,黄州的大城黄陂城和蕲州的首府蕲州城都已收复。这蕲州城的知府一职便交给你了。”
曾巩还以为秦阳顶多只会给他一个小镇管管,想不到居然是蕲州首府,激动得脸都涨红了:“谢统领大人栽培!”
“听闻你家族有几个子弟也颇喜读书,让他们一并跟着你去蕲州城。蕲州城的治理我只提出‘建法制、均田地、保民生、通道路、选人才、兴文教、重农商、奖发明’这二十四个字,只要围绕这二十四字方针,其余一切人事任免、具体细则都可以自行裁量。”
曾巩反复默念这二十四字,眼睛越来越亮:“统领大人,这二十四字道尽了治国之妙,子固拜谢。”
“欧阳先生身边还有九名学生,比之你,才学如何?”
“尽是有才之士,特别是苏轼及其弟苏辙,日后都是国之栋梁,还望统领大人不吝重用。”
秦阳暗暗点头,这曾巩没丝毫嫉贤忌能,反而举贤不避亲,人品学识确是一流。他想了想道:“苏辙尚年幼,让他继续跟在欧阳先生身边学习。苏轼十六了,让他先跟在我身边两年再外放。这样吧,我记得十名弟子中,有名叫杜衍的,岁数与你差不多,我让他去黄陂城当知府。你一会回去后将我的意思和其他人说说,迟些我让欧阳先生正式发公文和印绶给你们。”
望着曾巩兴奋地远去,甚至忘记到医馆换药,秦阳不禁露出了笑意。
打天下难,守天下难,打天下只需要一批能征善战的猛将便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