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历了生死过去也要两天时间,这两天大军或许已经跟上,大军没有跟上,或许先锋官已经与鞑子接战。”
周雄的话说的有搞笑,当然也有些道理。
打仗不是比人数,真要是比人数,两万对四千,五比一,自然没什么话好说,但是,谁都知道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例子太多了。若只比人数,中华几千年汉人与外族征战人数都是占优的,可那又有什么用,说多了都是泪。
这次北征的先锋不用多说,都是骑军。去剿三卫,那基本上也是有备而去的,分了五路,每路也都有四千人,围住了兀良哈部至少有两路以上,就可能可能有万人。按图赖所说,兀良哈的勇士已经被乌忽尔那颜先带走了,那围而不打显然是有别的意图。这个意图是什么?
等皇上的大军过来?还是说就是作诱饵打援?还是什么别的意思。
很多信息并不是斥侯这个层面能够掌握的,斥侯侦探到的是第一手的信息,这些信息还需要汇总分析加工。
去还是不去,是个问题。
朱四郞不知怎么劝解胡成与周雄。胡成把朱四郞看到是个前途无量的同僚,周雄当他是个神秘的人物,但有一点两人都有共识,虽然他们都没见到过,那就是,朱四郞此人的身手要比他两都好。
胡成想得那份功劳,亲自去送信,穿越鞑子阵营,把消息递过去,怎么去呢,以他的身手和方向感自然不行,那就要带上朱四郞等人,这趟差事是锦衣卫的,他和朱四郞同去,那周雄就要留守,此人一定是退避三舍躲一边,而且这个是京师过来的将门子弟,嘴里总说着怕死要享福之类的,但事实又是什么样子呢,胡成从此人主动粘上来心里就打鼓,把这些军资交给他,胡成不大放心。东厂的番子在京师对胡成用了棒子,虽说只打了十棍,这十棍也看出了东厂对这事的重视。
若朱四郞留下,他带些人手过去,那至少那个蒙古人图赖要一起同行,最好张三,兔子,黑牛都一起,那就只留下朱四郞一人和周百户一起,想来,朱四郞不会同意。事实上,这根本不可能,朱四郞决不会同意的。
那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朱四郞带着人手去穿越火线,他和周雄留守,虽然也会有军功,可这等军功一定会逊色几分。
胡成心里很纠结。
周雄心里也叫苦,他只是想蹭军功,原先他是有机会和郑侯爷一起北上的,可侯爷把他留下了。接二连三传来的军报传递着一个消息,那就是阿鲁台那贼子逃了。
皇上出发时,阿鲁台就开始逃了,皇上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