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老爷发话要大办学堂之后,村公所又划了两间房给了学堂,县学的祭酒还带了几个夫子过来看了,最后决定会选个秀才过来任教。
村里早早就给秀才老师准备好了住处,只等着老师过来上任。
赛百户走的那天,正好也是秀才到任的第一天。
虽说举人才是正经的老爷,大洋河村只有这一个秀才,所以大家也都尊称其为老爷。
秀才老爷过来后的第一天,村里还举行了很隆重的祭师仪式,三牲呈献,鞭炮放了不少。
然后把秀才老爷请到了上座,秀才老爷来时还有点拿巧,因为这是一个村里的学堂,而且只有两个老童生在。
可到了之后,发现这村里的乡民尊师重道。难能可贵的是,这村里还有异族的学童,有教无类,德化四方。秀才老爷心里暗自高兴,感觉这个村庄值得他好好表现一下。
四郎没有在,他带着人送着陈小六和马五回山阳辅,这个队伍里更多的是一车车的货,有山阳辅的送到别处的。正好赛百户等也准备回了,大家一起同行。
山路蜿蜒,人,马,车,一队人排开了,还拉的足有百十余步,朱四郎和赛大人走在队伍的最后。
“朱四郎,以你的见识,窝在这乡村,太过屈才了。”赛百户感叹道。
“大人抬爱了。四郎蒙大洋村哺育多年,如今为此地乡民谋点福利是应该的。”朱四郎这话说的不错。
“事有大小之分,利有长有短,四郎走南闯北,此村在大洋河畔有人知,去了城镇所知了了,到了县城,大洋河村在官佐眼里只是百十村之一,去了州府,放之大明朝,呵呵。”赛百户笑了,很难得的笑了。
“若能帮得这一村百姓,四郎也就知足了。“
“噢?“
朱四郎没说什么,带着笑脸听赛百户继续说话,说实话,他弄不大清楚这个百户大人的意思。
“县里的大人且不说,某看那典史还是个爽快的人,那二尹就不大好打发,这还只是县,往州府呢,如今大洋河村的名声可是传开了,某只是第一拨,咱家大人也看不上大洋河村那点产业,换作别人可就不一定了。”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锦衣卫是很好的靠山。
朱四郎有点奇怪,赛百户真是这么欣赏自己吗,还是说暗地里对这大洋河村的产业有点想法。赛百户这次过来,还真的只是抄走了他们的种殖方法,而且说的很明白,为郑和大人下西洋所用,没有用作其他。
“这不,除了典史老爷,现在不已经认识了赛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