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的排炮落在大陆军人群中,造成很大伤亡,有一颗炮弹甚至就落在距华盛顿附近。
九月十四日,大陆军撤至“国王大桥”。此桥跨过斯皮登杜伊维河,是曼哈顿岛通向大陆的惟一桥梁。这里突然遭到英军地面部队的截击,炮火猛烈,大陆军方牺牲数十人,部队一度出现混乱。华盛顿亲自在前沿沉着指挥,稳定军心,终于打退前方之敌,他决定放弃纽约北郊的阵地,加快撤退速度,且战且走。
这是美国建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战略大转移、大撤退,说的直接一点,就是大溃败。前途茫茫,吉凶难料,后有数万追兵,而自己内部又士气懊丧,军心不稳。服役到期的士兵急于回家团聚,不愿卖命作战。开小差者日甚一日,部队大量减员,大陆军到了崩溃的边缘。
幸好当时豪将军还想劝降大陆会议,明明在数量和质量上占尽优势,英军也没有穷追猛打,一天又一天地留在原地休息。甚至为了给在斯塔腾岛举行的谈判创造良好氛围,英军司令官豪将军还遣使送来信件,建议双方交换一批战俘。直到和谈破裂,英军才再次开始追击进攻大陆军。
九月二十四日,华盛顿在撤退途中给大陆会议写了一封长信,力陈组建常备兵的理由。这封长信字迹潦草,是他总结几个月来的战争得失、经验教训的产物。他说:
“……我们部队目前的处境似乎又面临着一次瓦解。……这场斗争绝非一日之功,战争必须有系统地进行。根据我近来的一些想法,如现在缺乏一支常备军,则毁灭的后果终将不可避免。如果要我宣誓作证,究竟民兵从总的来看是有益还是有损,我将同意后者。”
由于局势的影响,信辗转交到大陆会议的时候,已经到了到十月份了。
大陆会议之前屡次驳回了华盛顿关于成立常备军的要求,但是这一次,看到那份几乎可以说是最后通牒的信件,大家终于还是冷静的做下来开始思考了。
首先在军事和军械委员会讨论建立常备军的事情,约翰-亚当斯虽然是华盛顿的亲密朋友,忠实支持者,但是在常备军建设上,他是站在民主激进分子沙弥尔-亚当斯这一边的。怕庞大的常备军,会导致**和独裁,更怕军方人物独揽大权。
康柏是同意华盛顿观点,主张建立常备军的。以前辩论不过亚当斯,但他在看到华盛顿的这封信后,就知道自己肯定能说服亚当斯了,因为很明显,如果不建立常备军机制,不补充新鲜的兵源,这支大陆军马上就要垮掉了。
在马上垮掉和可能出现强权军人中间选择一个,亚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