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心头一下子就放松了许多。他看了冯家娘子一眼又看了宋海棠一眼,挠了挠头笑道:“我们也不是虽说是小门小户的人家,却是想着小妹能嫁的好一些,不怕冯家娘子笑话,我们就想着小妹后半辈子能找个好人家,待她好些贴心些家中不能有那厉害婆母和不好相与的兄弟妯娌。”
李大郎说这些话的时候还不住的往宋海棠身上看几眼,宋海棠便晓得李大郎这是因为她娘嫁的人家害怕呢。当初她娘嫁与她爹的时候也只是想看了宋家三郎这个人而已,哪里打听过宋家人的品行?如今到了李小妹这里,李大郎便算得上是有经验了,家世是其次,这家中的关系一定要和睦。再说,他们这样的人家能求什么家世?
许是那冯娘子也听说过李家的事情当即点头应道:“李家兄弟的话我明了,正是巧了,我这里有两户人家前几日也寻过我,李家兄弟不妨看看。”
冯娘子说的一位是正巧是李小妹卖帕子的那间成衣店的少东家陈家大郎,今年才及弱冠一表人才,只是他那父亲爱吃酒,家中生意全是陈大郎的娘亲一力照看。这陈大郎的娘生陈大郎的时候伤了元气,就只得了陈大郎一个儿子。陈老爷有了儿子也就知足了,每日除了吃酒并不管旁事。
另一户人家则是镇上的教书先生,因着前几年只顾着赶考,这才将婚事耽误了。去岁再次落第后终于死了心,在镇上开了个学堂授受课业。家中只有一位老母亲,也是个开明的人。
李大郎在冯娘子说的教书先生的时候脸色就有些奇怪,等冯娘子说完了问李大郎的意思时,李大郎便有些扭捏地回答:“我不想给小妹找念过书的。”
冯娘子奇了:“这还有不喜欢读书人的?大兄弟不是我说啊,若不是那张秀才早些年一门心思沉迷仕途,哪里有这等机会?那可是个秀才啊,不是咱们这等生意人能比得上的。”
李大郎却直摇头,说着得回去再商量商量。
冯娘子也是个明白人,晓得女儿家的事儿少不得要回去禀了李冯氏拿主意。这便又说了一通两家人的情况,说那张秀才知礼又有学问亏不了李家,那陈大郎亦是能干的,决计短不了李小妹。
这一通话说下来宋海棠便微微皱了皱眉,等到她跟着李大郎出来,她才问了李大郎一句:“怎的冯娘子只说好话?难道那两个人就没一点差处?”
李大郎笑着摸了摸宋海棠的脑袋,解释:“哪有说人家不好的媒人。”
“咱们不是亲戚吗?冯娘子为什么不能说的直接一些?”宋海棠还是觉得冯娘子不够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