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却让他砰然心动。
其实说起来饱受后世之人诟病的武家哥俩被骂的有点冤,你说他碌碌无为吧,其实也不是,二人执宰时虽然没有什么建设性的举措,可也不是全然不理不会,更没有民不聊生。
你说他们贪污腐败吧,比起与他们同样背负同等骂名的大贪官,大污吏,着实相去甚远,甚至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与诸如和珅,甚至是近一点的玄宗时期的李林甫,杨国忠一比,他们就是个穷光蛋。
他们败就败在人品上,人品之差匪夷所思,可是他们成也武曌,败也武曌,正是因为有这个小姑母,他们才有今时今日,可相对的也正是因为武曌的一手政治高压弹簧,以至于他们的种种“才华”被埋没。
一时间武承嗣与武三思暗咽一口吐沫,倘若这钱庄能归自己管,那可就相当于把持住了国库!
当然席间也有几人心动,惊讶的同时心中隐隐疑惑,比如那些被一两句话带过的借贷,借贷给谁又有何用,是他们疑惑所在。
而且倘若按照此举,虽然有可能可以一举积累偌大财富,甚至是百姓心甘情愿的掏钱,可是这就相当于同百姓借钱一般,到了时辰不仅要还,还是要连本带利的还,万一税收不济,拿什么去还
其实这也是惯性思维在作怪,但没来得及细想便被唐梁君一连串的煽动与诱惑淹没,他说的有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商贾虽然低贱,可却是征税的重头戏之一,让这群人更有钱,就让在场每一个人更富裕。
而唐梁君言语间也似是而非,并未提到农民,其实唐冠最看重的并非这带着银行性质的钱庄所拉动的五工商贸,而是外表下所隐藏的惊人生产力,无论南国北国的农民,其实说白了和“农奴”没什么区别。
一个国家生产力低下,并不是依赖作物的品种是否高产,后世“润公”手腕通天,强力政治下所制造的绝对公平,恰巧将此点加以验证。
(注:毛主席,并无贬义。)
除非有一落地便立马长出作物的种子,否则的话,那就只能看天灾人祸了,天灾,势不可挡,人祸,却有规可循。
一时间御座之上的武曌听得也不由砰然心动,下方群臣是穷光蛋,虽不见得是真穷,可近年虽无惨绝人寰的天灾,各地屯粮也卓有成效,但毕竟是捉襟见肘。
奴隶做工还得吃饭,更何况一件国家工事也不可能全由奴隶来做,其一没那么多奴隶,其二雇工就要有工钱。
修一地福祉,大抵可造福一方数载甚至数十载。
想到这,武曌也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