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后继有人(3 / 4)

越沧海 无财无能言财 3216 字 2021-06-06

了赵匡胤之名——就如同德国人的hs293反舰导弹,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款击沉过战列舰的反舰导弹,但是之所以hs293可以收获这个殊荣,并不是因为hs293多么先进,全拜英美把意呆利拉入了同盟国阵营。

阳平关的蜀军,在那一刻的松懈,就犹如被意呆利弱智光环附体,成就了赵匡胤,葬送了关外的蜀军。

此后三个月,赵匡胤牢牢固守阳平关,不论蜀军攻打还是挑衅,我自岿然不动。赵季札在凤州的蜀军,以及其他秦州各处蜀军虽然还尝试蹦跶了许久,却最终认清了一个现实——他们退回蜀中的道路已断,蜀地的粮草补给道路已经不存在。就算城内的存粮可以撑到冬天围城的周军撤围,凤州、秦州等处的蜀军也不可能得到任何后方补给。

相对的,赵匡胤在阳平关的部队虽然也算是身处敌后,却可以通过劫掠四野乡民,乃至指望周军从子午谷负粮补给。可以给杨贵妃运荔枝的子午谷道,自然是可以运粮的,无非不能走车子,运输的损耗成本大一些罢了。但是比起灭国之战,这种成本对于周人是可以接受的。

蜀军还有最后一个机会,那就是和周军放开了打野战,而不是拢城死守坚壁清野的攻防城战——可惜蜀军要是有这个本事和周军在关中平原打野战,赵季札一开始还费那么大力气营造非攻城不可的局势作甚。

七月初,赵季札憋不住赌了一把,出凤州与周军王景、向训决战,大败亏输,本人被俘投降。秦风四州,落入周军手中,阳平关外,蜀军累计被斩杀两万余众,受伤被俘、投降、逃散六万余。八万大军被堵了出入川的要隘,最终全军覆没。

后蜀政权积攒了二十多年的军事力量精锐,就此化作历史遗迹。孟昶闻此噩耗,悲恸不已,只得让李廷珪死守兴元府,重新当道扎营立砦堵住周军。但是因为失去了桥头堡,蜀军显然不可能再顶着十几倍的山区军粮运输损耗,北进关中了。在五代十国的最后那几年里,后蜀政权只能扮演一个只防守、不能进攻的龙套角色,打几年酱油而已。

秦风四州、八万蜀军,让赵匡胤从高平之战后的“马军左厢第三军都指挥使”,变成了“殿前司马军诸军都指挥使”。相当于是连升两级,如此一来,在殿前司禁军将领当中,赵匡胤算是爬到了第五把手的位置——在他之前,还有殿前都点检、副点检、诸军都指挥使、都虞侯等四个职位,再后面才是马军诸军都指挥使和步军诸军都指挥使。因为马军地位比步军高一些,所以马军诸军都指挥使算是禁军中第五的角色。

如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