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中唐安史之乱以后,越南地区便一直置有“静海节度使”,掌管交州十二州之地——相当于汉魏时候的交趾、日南九郡。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梁时候,时任静海节度使的,乃是当地世代豪族曲氏。曲氏虽然形同南蛮,而且中央政令素来不通,但是终究名义上是大唐的节度使,是羁縻官。
朱温篡唐之后,自然要追认曲氏在静海节度使的统治,所以只是换了一份册封诰命,交趾十二州也没有出现什么要从中原分裂、自立朝代的迹象。期间虽然小打小闹的战乱不断,大局倒也继续维持了20多年。
930年,南汉高祖刘岩在位的时候,派兵攻打静海节度使,刘岩麾下骁将杨廷艺攻下交州、爱州,诛杀曲氏,被刘岩任命为新的静海节度使。到了交州之后,因为杨廷艺好歹是广州来的汉人,和越南当地的土蛮有些格格不入,为了巩固统治,杨廷艺便把女儿杨氏嫁给当地豪族吴权,试图借用女婿的势力自立。
七年后的937年,杨廷艺从南汉带来的部将矫公羡作乱杀了杨廷艺,随后杨廷艺的女婿吴权又起兵杀了矫公羡,名义上是为杨廷艺报仇,实则是攫取政权后便自称国王——也正是到了这个时候,“静海节度使”才第一次正式改成了越南,建立了国号,正式从名义上从中原**出去、自立朝代的。
吴权比杨廷艺又多活了七年才死,老死的时候他的儿子吴昌岌和吴昌文都还不满20岁,于是让自己的小舅子(也就是杨廷艺的儿子、杨王后的弟弟)杨三哥辅政。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昏招——杨三哥作为前任静海节度使的嫡子,怎么可能给你吴权的儿子当辅政呢?于是又是七年的乱战,最后吴权的儿子吴昌岌和吴昌文才讨平杨三哥。此后吴昌岌、吴昌文兄弟并称二王,但因吴昌岌寿命短,当了两年王就死了,所以此后便轮到吴昌文一个人自任越南国王。
整理一下自杨廷艺以来、至后周显德二年末时,这25年里越南地区的政权更替:一言以蔽之,一家当中的“外公”杨廷艺做了7年静海节度使,死了;然后他女婿吴权又做了7年越南国王,也死了;杨廷艺的儿子、吴权的小舅子杨三哥把王位重新抢回杨家,又做了7年;吴权的儿子、杨三哥的外甥吴昌岌和吴昌文,杀了自己舅舅把王位再抢回吴家,又做了4年——然后,这25年的时间线便对上了。杨吴两家,在越南地区反复抢夺了4次王权。
如果仅仅是杨吴对中央政权的反复争夺,还不足以说明钱惟昱的吴越大军踏上越南时,这里原先的混乱。这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