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仁肇当然知道,吴越军刚刚试制出来不到半年的“手雷”,对于惊吓战象的奇功妙用——但是,他也知道,一种武器取得最大战果的机会,就在于其出其不意地第一次使用。拜如今这个时代信息不对称、消息流动慢的福;几个月前,林仁肇、申屠令坚在日本九州岛南部的阿苏山区、用手雷击溃隼人部族的消息,如今中土还没有外人知道。所以,手雷在南汉的初阵,自然应该发挥出其出其不意性地最大化优势。
正如后世1888年,马克沁首次发明了重机枪;三年后的1891年,在南非殖民地,英军在马克沁机枪的首次实战中,将其战力发挥到了极致——当时,有5000名津巴布韦的祖鲁族武士,对一个排的英军发动了冲锋,这个排的英军只有几十个人,但是又4个马克沁重机枪小组。于是,4挺重机枪就在两个钟头之内,把5000名津巴布韦祖鲁族武士枪毙杀尽。
从此以后,直到一战,虽然人类还需要用无数鲜血来验证“不要在重机枪面前使用集群冲锋战术”这个教训,但是至少再也没有人可以打出当年英军在津巴布韦的马克沁初阵时那般巨大的伤亡比例。
林仁肇不可能知道英军和马克沁重机枪的例子,但是一个卓越军事主官的灵敏嗅觉,一样让他坚信——对南汉的战争中,首次使用手雷的机会,必须憋到南汉军象阵主力全出的时候。按照情报,南汉战象七八百头,而如今吴珣、谢贯拉到潮汕地区和他交战的只有一百多头。
也就是说,南汉的象军主力依然还雪藏在后方作为战略预备队。这种情况下,贸然把手雷的秘密泄露了,下次真正总决战的时候,敌人就会提前有防备、甚至改变象军的使用战术了。所以,今天这一战,必须利用无当飞军现有的装备、但是依靠战术发挥的优势,干净漂亮地赢下来才行。
不过,随着战局的发展,林仁肇惊喜地发现,原来哪怕不投入手雷,他依然有很大的战术优势牌可以打。
……
两军接近到200步,无当飞军中除了投枪的牌手之外,其他大部分士卒都开始兼着弓箭手的角色,抛射弓箭压制敌人。但是,南汉一方仍然没有开始放箭,而是继续埋头让战象前冲,似乎象轿上的残余弓箭手全是摆设。同时,因为缺乏“步坦协同”所带来的阵形脱节,南汉步军中的弓手距离吴越人还要额外拉开五十步至上百步的距离,自然还要许久才能进入放箭射程。
单方面的洗礼仍然在继续,南汉军的战象损失,已经达到了十几头的程度,占到了总兵力的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