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白石江(4 / 4)

越沧海 无财无能言财 3481 字 2021-06-06

君子更重要的,是不能做败寇之辈,若是败了,哪怕真是谦谦君子,最终也不免被后世污蔑毁谤。”

这番解释,如果换了地球上任何一个人口中说出来,效果都不如从冯道嘴里说出来那般效果好——因为冯道本就是地球人当中“先做成功者、再考虑是否做君子”问题的代表,或许只有五百年后意呆利国的马基雅维利,才能在实用主义程度上与冯道和钱惟昱比肩。张永德和赵匡胤听了这么几句精辟简短的解释,马上就有了一丝新奇的认识。

只听冯道继续说道:“便如老夫,世人多有坚贞之辈,诟栃老夫当年屈节、不肯为石晋死节,反而屈侍契丹蛮夷。殊不知当初拼却一死之人,又有哪个不是湮没于青史之中、不闻于世,又或是任从后人抹黑,又何来此后修成《五经》、《九经》的忍辱负重之功呢?

广陵郡王与老夫也算是学问之上的往年至交了。此人心性,老夫素所深知。吟诗作赋为《沧浪集》、编成文治至宝《汉和字典》,所求无非乃其当世文宗、文坛泰斗之名声。求学问至于极限之人,对于世俗权位,本无恋栈。吴越君臣之所以不敢贸然纳土,不过是害怕站错队、不能认得真正的商汤周武、而怕投错了那些过眼云烟的一时之主——说句大不敬的话,若是真个那般,后世新朝修史,他钱惟昱的青史留名、亚圣孔孟之功,又会被史家春秋笔法,抹杀多少?”

张永德听了,不过也就是听了算数。赵匡胤听了,却是心中巨震。

“原来冯老相爷的见君便降,和吴越人的不愿归降,不过都是怕所遇并非圣主、所投之人不能长坐天下、不能修成国史、吹嘘他们的功绩罢了。若是陛下能够扫平列国、内修政理,一改四代更替、国祚不过十余载的弊端的话,定然可以让吴越兵不血刃来朝吧……若是某家有朝一日有这种机会的话,定然要刚坐了天下,便马上让史官修唐末以来史书……哎呀,真是罪过,怎可有此想法。”

...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