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定计出兵(2 / 8)

越沧海 无财无能言财 7437 字 2021-06-06

不存,正当求诸日本国反哺之义。故而方有此行。”

宽信法师一听钱惟昱果然是不为钱财不为邦交,而是一心前来寻求两国佛法交流、反哺唐土的,不由得也是一阵激动。日本僧人这些年来虽然不停地在那里黑大唐,但是其实内心也是颇有一股复杂的情感的。他们着实希望唐土的国家可以恢复到“古道”上来,如今当初的中土上国之人,居然来日本求法,岂不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一旁的护持僧众一边把钱惟昱一行人往寺中引领,一边悄悄向钱惟昱等吴越使团当中的首脑人物介绍起宽信法师的来历。原来这老和尚还是天智天皇的八世孙,两百年前从皇族分离出来的旁支,后来出家为僧的。听了之后,钱惟昱不由得对这个年代的日本人崇佛程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那么多龙子龙孙的都出家当和尚,倒是和南疆的大理国差不多了。”见多识广的蒋洁茹跟在钱惟昱身边,咬耳朵一般地轻声碎碎念了一句,倒是差点让钱惟昱对她的联想能力喷饭。

进了寺庙,宽信法师引着钱惟昱先参拜了金堂大伽蓝中诸般佛像、登临了东西七重塔——当然,登塔观景期间,宽信法师还非常得体地试图对钱惟昱说:“檀越此番观览东大寺,可曾觉得这佛地灵秀之气颇有可观?以檀越名贯东西的诗名,何不即兴即景作诗数首,以志此法门盛况?”

这个请求差点儿把钱惟昱这个有点注水的大文豪给噎住——以钱惟昱目前的水平,完全凭自己的实力即兴作诗,还是可以作出中等偏上水平的,但是和他此前在自己诗集里面写的那些肯定要差至少两个档次的成色。平时因为自己的郡王身份,又是一方牧守,自己不想作诗没人能逼也就无妨,现在可是自己一心求佛向学、撞到枪口上来了。

幸好,钱惟昱还算颇有急智,先开始以诸般借口推脱拖延时间:“小王哪里算得上诗名贯于日本?便是在唐土,也颇有对小王诗作不以为然的啊。而且此行小王是本着求学的虔诚之心来的,中日两国风物也多有不同。小王对日本典故史籍可谓是不学无术,怎好造次胡乱写作,玷污了这佛门庄严之地?”

这番借口也算是谦虚得体——不是我不给你面子,不肯在这里留诗,实在是我钱惟昱对你日本的历史掌故文化典籍不熟,如果在东大寺题诗,却信手引用了我中土的典故,岂不也是一种不敬么?

随行的日本僧人们一想,只有觉得这个海西边来的郡王爷颇有君子之气、仁人古风,倒是不再坚持了。唯有宽信法师一度坚持道:“檀越既是求法,须知法不着相,一念三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