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睿山和贵船山如同两道耸峙的卫士,夹束着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西南角的一片平原。从琵琶湖流出的淀川水,沿着这片平原向着西南缓缓流淌,在摄津注入濑户内海,滋润着一方土地。
这片濒临琵琶湖、被贵船山比睿山和淀川源流围住的平原上,是一座完全仿照了大唐长安、洛阳制度,只不过坊市的数量规模缩小到仅有长安四分之一的雄伟城池。城内的建筑轩敞雅致,颇具古风,三四十万人口杂居其间,一派安详利乐的繁荣景象。
这里,便是日本的心脏,平安乐土、平安京了。
平安京建于160年前。当初日本朝廷从奈良迁都于此,宣示着日本历史上“奈良时代”的结束、“平安时代”的发端。在一开始平安京规划的年代,当初迁都的恒武天皇原本也是雄心勃勃,试图按照六十四坊的城区规模来规划:
也就是,从皇室御所往南,沿着朱雀大街直到罗城正南门罗生门(日本的罗生门相当于中国都城的朱雀门),把平安京分为左京右京两大块。左京命名为“洛阳”,右京命名为“长安”。
只可惜,后来因为地质勘探不充分,右京地面多低湿洼地。而朝廷也因为恒武朝的征夷用兵财政匮乏,无财力整地,加之日本古代没有排水管网的建设技术,这才渐渐把号称“长安”的右京给废弃了。城中居民主要在左京“洛阳”一带高地居住,。从此以后,日本人才把“进京”这个词改名为“上洛”。
(注:从这里可以看出,至少在唐制之前,古人看地图是以左东右西、上南下北的,和现代人正好相反。所以“左京”指的是平安京的东半部分,“右京”指的是平安京的西半部分。后来战国时代的“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生前在朝廷领的官职就是左京大夫,虽然那时候那些官职都只是没有实权的虚职了。)
……
洛京四条的小野洞院,一座格子木门围住的竹园精舍里面。此时此刻,正有两个年约五旬的老者,各自端坐在院内竹林见的竹榻上。榻席是垫在两块古拙圆润的大青石上的,一旁虽然长着竹子,但是地上却异常干净。除了刚刚落下的翠绿新竹叶之外,看不到一丝污秽的浮土。
园子不大,却精致非凡。看不到有人打理清扫,却可以想见在用园子的主人离开之后,每棵竹子都是有侍者擦拭清洗、压土培根的。
那两个老者面前,有一道不过一尺多宽阔、用粗不盈尺、长过三四尺的奇行条石垒砌起来的曲水。其中的水来源于庭院正中假山上的一处细小的泉眼,经过一个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