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拓地宣州(2 / 6)

越沧海 无财无能言财 4695 字 2021-06-06

倭刀舞动得如同银龙罩体水银泻地一般,陆陆续续拨落了七八根射往方圆数尺之内的箭矢。拨打得兴起之时,趁着一波箭雨的间歇,顾长风把手中双刀精准地插回刀鞘,随后一手抄起脚边一块船匠修船时换下来的破船板挡在身前,另一手扶着钱惟昱就纵身几步跃入船尾的船楼中。放下破船板时,俨然已经可以看见上面插了数根利箭。

顾长风在钱惟昱身边侍卫也有两三年了,刚开始只是一个什将,半年前钱惟昱夺舍融合地时候已经升到了都头,如今又被钱惟昱破格提拔成了指挥使,管着钱惟昱的500名亲从都侍卫亲兵。

唐朝军制以府兵制为主,后来的北宋则把禁军逐步转为了募兵这也是为什么北宋军费开支那么高的原因。

如今的五代军制正是承上启下的时候,按照当时的规制,指挥使是比都指挥使低一级的军事主官,这两个军职看上去名字差不多,但是其实都指挥使指挥的人马规模是一个“都”,约摸三五千人;而指挥使麾下只有一个“指挥”,一般是五百人,也就是说一个“都”下面往往是设置有6~10个指挥;

指挥再往下的军制编制单位叫“营”,一个指挥下辖5个营,每营人数是100人,营的长官就叫做“都头”;营再往下,最低一级的编制叫做“队”,每营5队、1队就是20个人,长官叫做“队正”。

当然,无论是“都头”还是“队正”这些称呼,都是针对的步军的情况。事实上在很多具体情况下,从“营”到“队”这两级军事编制的军官名称叫法,还有好几种变化,主要是根据该支部队的属性来决定的。比如在一支骑兵部队中,“营”的正副长官就不能叫都头/副都头而是要叫“兵马使/军使”,“队”的长官要叫“什将”而不是“队正”。至于如果所属部队是水军的话,又有别的叫法……当然,我们这里不是考据癖,具体称谓上的就不多说了。

除了三个级别的正职之外,每个级别还有类似于参谋的副职,分别是都虞侯、虞侯和队副。

到了后来宋朝初年的时候,“指挥使”这个官职的用法有些混乱,同样叫指挥使的,有些真的只负责一个“指挥”,有些却要负责一州的兵马,因此这些只指挥五百人手下级别的武官就简称为“制使”以防歧义后世《水浒传》里那个卖刀的杨志,身上挂着一个“制使”的军职,比照到如今的话,也就相当于是顾长风的指挥使。

“水丘老将军还在外面指挥各舰掉头列阵么?快快护着他一起进来,别被唐军的弓弩伤到了。我这里已经安全了,弓箭哪能射进船舱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