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天下大势(2 / 4)

越沧海 无财无能言财 3281 字 2021-06-06

,修建蓄水效果良好的梯田,在古代也是颇为耗费工力的一种工程,一个壮劳力服徭役一年,也不过开垦出不足十亩的新田。如果只是农闲季节被政府以工代赈招募过去,那么按照两个月的服役期算,每人最多才开出两三亩新田。

不过,如果不是用来种植水稻等蓄水要求高的作物,而是种植茶树的话,那么这些种茶用梯田的修建要求就要低很多——比如,种植茶树的梯田因为不用蓄水漫水,所以不用修那些防渗效果良好的石质护堤,而只要把土稍微整一整弄成相对平坡的一级级阶梯就好了。这中间的工费消耗,起码相差三五倍的规模。

历史上,唐宋时期福建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开山地梯田种茶,主要是因为“炒茶”这种茶叶的饮用方式还没有出现,所以自然也就没有“绿茶”、“乌龙茶”和“红茶”这样的分类,这样一来是限制了茶叶的保鲜时间和贩售距离,二来是导致了凡是所种植出来的茶叶品种不适合做绿茶的地方,茶叶生产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后世稍微上点网的人,都可以在q群里看到那些打广告叫卖福建铁观音、乌龙茶的。可见福建产出的茶叶大部分并不适合做传统绿茶。所以,在“炒茶”的喝法出现之前,福建地区的茶叶种植业规模并不是很大。

而炒茶一旦出现之后,因为新式的处理、贮藏方式的出现,以及销路问题的解决,福建人就发现他们原本无力开垦的广大山地,都可以稍作处理之后就用于大规模种茶。至于本地人需要的粮食问题,因为如今吴越国海陆运输的几何级数增长、发达,福建人也开始习惯于家家户户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到卖茶买米的生活方式上。

可以说,自从这一年年初,蒋洁茹为钱惟昱发明了“炒茶”之法,并且进一步试制出了“乌龙茶”、“红茶”等不同发酵度的茶叶品种之后。不出数月,因为蒋氏商会为首的吴越海商对茶叶的收购力度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样一来,福建地区的大开发几乎一下子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钱仁俊、鲍修让、陈洪进等地方牧守把大部分的政府实力都往这个领域投入。

……

因为钱惟昱在蒋洁茹发明了“炒茶”之法后就出国了、一直在耽罗岛和日本呆了这几个月。所以他自己也没想到,蒋洁茹的那么一个小发明,居然在福建链式反应一样掀起了一股大开发的持久浪潮。短期来看,吴越在福建地区的力量大多牵制在内部建设、提升国力方面。但是却没有什么可以短期变现的军事增长。

如今的吴越国,就像一个打即时战略游戏的玩家,心中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