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目标耽罗(2 / 4)

越沧海 无财无能言财 3365 字 2021-06-06

帆船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主要靠的是加宽大海船的横帆宽度——比如一艘十米宽的海船,风帆的宽度有可能有二十米,甚至最宽三十米,足足是船体宽度的两三倍。这样的话,相对于船的自重,风帆所能利用的风力就会大几倍,足以驱动大海船。越是庞大的横帆软帆船,其帆宽和船宽倍数比例就越大。

中式硬帆不仅缺少横帆的桁架,索具也要简洁得多。再加上用草席作为船帆的中式硬帆分量比西洋软帆要重很多,不适合伸出船舷太宽——因为那样会导致船体的重心上升,船体不稳,很容易在风浪中倾覆。自古中式硬帆船遇到风暴只要落帆就能避害,而软帆船则必须砍倒桅杆才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除了船帆的架构方式之外,硬帆船受风面积的另一个问题是没有西洋帆船那样起到张力线作用的桅杆支撑索,以及由此带来的桅杆木材拼接技术的落后——

支撑索的问题,钱惟昱去年在刚刚结束人质生涯,回到吴越国的时候就发现了。那一次他在去大琉球岛巡查的时候,就因为思考中式船升帆固定方面的问题,顺带想到了中式帆船桅杆支撑索的缺失。这一缺失导致了中式帆船一旦桅杆造的太高就容易倾覆,制约了船帆的垂直尺寸。

同时因为桅杆一贯不高,所以中国古代造船工匠也就忽视了桅杆拼接技术——因为桅杆都是控制在一颗大树的高度以内的,所以可以找到足够高的单棵树木来削成桅杆。而西式帆船后来因为桅杆高度远远超出了大部分单棵树木的高度极限,才不得不在几百年里发展出了桅杆的多段拼接技术。

不过,如今钱惟昱乘坐的这艘巨舰既然可以有五千料,那就说明钱惟昱是有了金刚钻、才揽瓷器活儿的。在钱惟昱看来,前面说的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有了解决的意识和方向之后,其他的细节对于这个时代华夏的能工巧匠来说只是一个体力活而已。

蒋家帮助钱惟昱扩建的明州水师造船厂里有足够多的精良柚木、橡木和雪松木料,也有足够的熟铁铁材锻造铁龙骨。桅杆支索和桅杆中部的架索平台只要钱惟昱提出了设计方案之后,造船工匠马上就可以了解怎么做——虽然不了解其物理原理,而且钱惟昱也不需要这些工匠去了解物理原理。

有了桅杆支索的协助,剩下的就是拼接高桅杆的事情了。钱惟昱只知道大型西洋帆船的主桅杆一般是靠9环法冷杉木材拼接而成的,至于具体怎么拼,钱惟昱只知道其中有一节节圆柱形的芯材、外面还有八段扇环柱状的包材——就这点常识,还是他后世玩一款叫做《海盗信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