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三十二节(8 / 14)

大隋风云 猛子 12196 字 2021-06-06

,但因为官制改了,权柄实际上集中到皇帝手上,这两个机构所代表的权力就完全不一样了。

过去大周实施的六官官制本来就是限制皇权、君臣共享权柄的制度,而屡屡成为权臣篡僭阶梯的都督中外诸军事和中外府结合,更是成为代替皇帝和中枢的机构,自宇文泰、宇文护叔侄把持中外府以来,中外府实际上就是大周中枢,所以朝堂上下,不管是皇帝还是臣僚,都无法接受。

相反,三省制中的隶尚书事的宰辅和京外大行台相结合,代行皇帝和尚书台职权,虽然同样主掌军政大权,其权柄和威摄力甚至要超过中外府,但其对国祚的威胁性却要小于中外府。此刻皇帝有无上权威,他可以随时撤换隶尚书事的宰辅,也可以随时撤消大行台。在皇帝和大臣们的眼中,李丹和大行台的份量和威胁性都已大大降低。

当然了,如果宰辅是宇文泰、高欢或者宇文护这样的一代豪雄,那则另当别论,但今日的大周宰辅是名不见经传的李丹,他的靠山主要是皇太后和弘德夫人,他这个宰辅和京外大行台的份量可想而知,这将最大程度地让李丹在不损失目前权柄的基础上,迅速滑下风口浪尖,隐藏到安全的地方,悄悄蓄积实力,准备在关键时刻发动致命一击。

至于高颎和苏威,显然看中的是大行台的尚书令和尚书仆射。等到有朝一日李丹崛起了,大行台成为实际上的国之中枢,他们两人的地位则如日中天,极度显赫。

李丹完全明白了新官制的妙处,对高颎和苏威之才更是钦佩不已。

=========

长安。

关中的形势越来越紧张,先有几个地方因为征调徭役和驱赶佛道信徒爆发了几场骚乱,接着传出前线大败的消息,京畿很多富豪开始撤离长安,这引起了百姓的恐慌,更多的人携家带口加入到逃难大军。

李丹到了京师,马上进宫觐见天子、皇太后和弘德夫人,详细述说了东线战局。大军将士人心惶惶,矛盾激烈,攻防无序,指挥不灵,临阵逃跑者、投降者、倒戈者层出不穷,形势之严峻,远远超过了先前预料。

李丹为此向皇帝呈奏几个应对之策。

修改官制,利用朝中很多大臣都在战场上这个难得时机把权柄集中于皇帝,皇帝独揽大权,皇权重振,如此则反过来有利于皇帝对府军的控制,对前线各级统军大将们的控制。

急速从各地调集大军保护京都,为此需要即刻征调陇西、河西和荆襄三地大军。正在扩建的十五万府军和州郡兵也一边组建一边赶到京师集结强训,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